统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8:文言文阅读

年级: 学科: 类型:复习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文言文阅读(共20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杜子曰:“臣愚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跷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如目也。”王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1)解释选文中划线的字。

①臣愚      

②王      

(2)翻译句子。

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杨生之犬

    晋太和中,广陵人杨生畜一犬,甚爱怜之,行止与俱。后生饮醉,行大泽草中,眠,不能动。时方冬月燎原,风势极盛。犬乃周章号唤,生醉不觉。前有一水坑,犬便走往水中,还,以身洒生左右草上。如此数次,周旋跬步 , 草皆沾湿,火至免焚。生醒,方见之。

    尔后生因暗行,堕于空井中。犬呻吟彻晓。有人经过,怪此犬向井号,往视,见生。生曰:“君可出我,当有厚报。”人曰:“以此犬与我,便当相出。”生曰:“此犬曾活我,不得相与,余即无惜。”人曰:“若尔,便不相出。”犬乃引颈视井生知其意乃许焉。乃语路人云:“以犬相与。”即而出之,系之而去。却后五日,犬夜走还。

(选自《搜神后记》)

【注】①周章:急得团团转。②跬步:半步。

(1)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①甚爱怜之,行止与      

②犬乃周章号唤,生醉不      

③此犬曾我,不得相与      

④乃路人云      

(2)下列划线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
A . 身洒生左右草上    此独跛之故,父子相保 B . 生醒,方见        物外 C . 系之去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D . 空井中          相与步中庭
(3)用“/”断句,只划两处。

引 颈 视 井 生 知 其 意 乃 许 焉

(4)从哪些事情可以看出这是一只神奇的狗?请概括回答。
3、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无与为乐者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甲】文作者在文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4)【乙】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 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 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 ,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北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节选)

【注】①侧出:从旁边涌出,记游:指在洞壁上题诗文留念。②窈(yǎo)然:深远幽暗的样子。③问:探究,追究。深,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深度。拥火:拿着火把。④不能十一:不及十分之一。不能:不及,不到。⑤方是时:正当这个时候。方:当,正在。是时:指决定从洞中退出的时候。⑥咎(jiù):责怪。⑦其:那,那些。⑧不得:不能。极:尽,这里有尽情享受的意思,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夫:这,那,指示代词。

(1)解释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褒禅山亦之华山      

②而其见愈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3)读了这篇短文后,简要谈谈你有什么启发?
5、文言文阅读

    (甲)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xiù)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綿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选自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薜萝(bì):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同“嘤嘤”,形容虫鸟等动物的鸣叫和谐动听。③办:具备。

    (乙)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①纡回,虽途径信宿②,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黄牛滩》)

【注释】①长江的急流。②信宿:连住两夜。

    (丙)壬寅岁①,余游天台石梁……梁长二丈宽三尺许若鳌脊跨山腰其下嵌空。水来自华顶②,平叠四层,至此会合,如万马结队,穿梁狂奔。凡水被石挠必怒,怒必叫号。以崩落千尺之势,为群磥砢③所挡,自然拗怒④郁勃,喧声雷震,人相对不闻言语。余坐石梁,恍若身骑瀑布上。走山脚仰观,则飞沫溅頂,目光炫乱,坐立俱不能牢,疑此身将与水俱去矣。瀑上寺曰上方广,下寺曰下方广。以爱瀑故,遂两宿焉。

    (选自袁枚《浙西三瀑布记》)

【注释】①壬寅岁: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②华顶:即华顶峰,浙江天台山诸峰之一。③磥砢:石众多而乱。④拗怒:抑制愤怒。

(1)解释加下划线词

略无      

御风      

无与为乐者      

晓雾将      

未复有能其奇者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A . 非亭午夜分    水来华顶 B . 江水又        任意西 C . 以爱瀑        渔者歌曰 D . 重幽居      湍绿潭
(3)请用“/”给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梁 长 二 丈 宽 三 尺 许 若 鳌 脊 跨 山 腰 其 下 嵌 空。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5)请选择你喜欢的欣赏角度,赏评下列的美景(任选一句完成)

A、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xiù)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

B、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

C、以崩落千尺之势,为群磥砢③所挡,自然拗怒④郁勃,喧声雷震,人相对不闻言语。

欣赏角度:

视角多样:高与低、前与后、上与下、早与晚,皆成风景。

生机无限: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尽在短文的字里行间,动植物都是生机勃勃的。

细节生辉:美感就在某个字眼里,美感就在句子细微之处。

多种感官:风景可以看,可以听,可以触碰,更可以用心感受。

色彩丰富:……

6、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沾裳。”

(1)解释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略无      

湍绿潭      

③哀转久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 . 本文写山,突出其连绵不断、高耸峻峭的特点;写水,则突出其水势大。 B . 作者多次从侧面来表现景物特点,如“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便侧面表现了山的高耸,“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从侧面突出夏水的迅急。 C . 这篇山水散文语言凝练精巧,音韵婉转,骈散结合。如“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D . 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是为了表现猿鸣之哀,突出三峡秋天的凄凉,渲染萧瑟气氛,暗示了三峡山高岭连,峡窄水长。
7、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岳飞治军

绍兴六帅,皆果毅忠勇,视古名将。岳公飞独后出,而一时名声几冠诸公。身死之日,武昌之屯至十万九百人,皆一可以当百。余尝访其士卒,以为勤惰必分,功过有别,故能得人心。异时①尝见其提兵征赣之固石洞②,军行之地秋毫无扰至今父老语其名辄感泣焉

(节选自《独醒杂志》)

【注释】①异时:从前。②固石洞:地名。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1)
A . 身死日/何陋 B . 访其士卒/浅辄止 C . 果毅忠勇/水缥碧 D . 至今父老其名/无伦次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军行之地秋毫无扰至今父老语其名辄感泣焉

(3)请你根据文意,概括岳飞是如何治军的。
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

无与为乐者      

欣然起行      

相与步于中庭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 . 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 B . 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 C . 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 . 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9、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于令仪诲人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 , 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

【注】①曹州:古地名,今山东曹县。②市井人:做生意的人。③长厚:为人忠厚。④忤:触犯。⑤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⑥十千:即一万铜钱。

(1)下列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1)
A . 如其欲与之      与:和 B . 既去            去:离开 C . 何苦而为盗耶    苦:苦衷 D . 恐为人所诘      诘:追问
(2)请在下边句子中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三条“/”标出来

谓 曰 尔 贫 甚 夜 负 十 千 以 归 恐 为 人 所 诘。

(3)从于令仪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文章揭示了什么现实意义?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阕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道元《三峡》)

    (乙)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

    (节选自朱惑《百丈山记》)

【注】瀵:水自地下喷涌而出。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两岸连山,略无处:      

②清荣峻茂,多趣味:      

③空谷传响,哀转久      

④下峭岸,深昧险绝      

⑤璀璨夺目,不可正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其沫乃如散珠喷雾。

(3)(甲)、(乙J两文都写到了水景,分別表现了怎样的特点?
(4)(甲)、(乙)两文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之处?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 , 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 , 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选自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释)①虎丘:苏州名胜。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③钓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1)请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意思。

欣然起行  欣然:           ②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      

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耳:           ④月色美  甚:      

⑤觉悠悠欲与清景往也  俱: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②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3)(甲)文中作者自谓“闲人”,文中哪些语句与“闲”字有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4)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1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游 沙 湖

(宋)苏轼

    黄州①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②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③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④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⑤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⑥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选自《东坡志林》)

【注释 】①黄州:元丰三年至六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②相:察看。③庞安常:人名。民间名医。④绝:超过。⑤蕲水:旧县名,属今湖北浠水县。⑥王逸少:即王義之,字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      

日剧饮而归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A . 念无为乐者       未复有能其奇者 B . 予买田间      见发矢十中八九 C . 颖悟绝人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D . 同游清泉寺      春冬
(3)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余 以 手 为 口 君 以 眼 为 耳 皆 一 时 异 人 也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5)无论是与同为“闲人”的张怀民赏月,还是与同是“异人”的庞安常赏水,都流露出作者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请分析《记承天寺夜游》和本文分别寄寓了苏轼怎样的情感。
1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①,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②,退则死法③,当恁么④时也不妨熟歇。

(苏轼《记游松风亭》)

(注释)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无与为乐者(      

竹柏影也(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④余寓居惠州嘉祐寺(      

⑤思欲亭止息(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3)(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
(4)(甲)(乙)两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异同?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4、阅读《三峡》《游大理日记》,完成下面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乙)六里,渡一溪,颇大。又南,有峰东环而下。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 , 独高垂,如匹练界青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碧之下流也。从其后西二里,蹑峻凌崖。其崖高穹溪上,与对崖骈突如门,上耸下削,溪破其中出。

(选自《游大理日记》)

(注释)①派:量词。②界:隔断。③清碧:溪水名。④下流:河流的下游。⑤蹑:踩、踏。⑥穹:隆起。⑦骈:并列。

(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略无处:                          ②沿阻绝:      

③有峰东而下:                      ④蹑峻崖: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3)甲文划线句子表现水流湍急,请写出乙文这样的句子(用原文句答)
(4)两文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5、课内文言文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略无      

②林寒涧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 . 作者在文中依次写出了夏季的三峡呈现奔放美,春冬的三峡显示出清幽美,而秋季的三峡却展示着凄婉美。 B . 第三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C .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D . 文章第四段作者引用歌谣,是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
16、课外文言文

活水源记

    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 , 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1)
A . 山麓/每晴初霜旦 B . 澄澈可/油光可 C . 则崖上松竹花木在水底/水缥碧 D . 之曰活水源/有仙则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有 泉 焉 其 始 出 石 罅 涓 涓 然 冬 温 而 夏 寒 浸 为 小 渠

(3)作者描绘了活水源的哪些特点?
1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只为傲气太胜,自满自足,遂不能有所成。京城之中亦多有自满之人识者见之发一冷笑而已。又有当名士者,鄙科名为粪土,或好作诗古文,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学,嚣嚣然自以为压倒一切矣。自识者观之,彼其所造,曾无几何,亦足发一冷笑而已。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诸弟平日皆恂恂退让,第累年小试不售,恐因愤激之久,致生骄惰之气,故特作书戒之。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幸甚幸甚!国藩手草。

(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释】①嚣嚣:喧哗,吵闹。这里指沸沸扬扬。 ②恂恂:恭谨温顺的样子。③不售:不中。

(1)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1)
A . 晓雾将(消散) B . 界之仙都(欲望) C . 好作诗古文(有时) D . 因愤激之久(担忧、恐怕)
(2)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京 城 之 中 亦 多 有 自 满 之 人 识 者 见 之 发 一 冷 笑 而 已。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

(4)所谓“见字如面”,就是“读这封信的内容就像是我当面跟你说话一样”。甲、乙两封信“说话”的内容及写作目的有何不同?请简析。
18、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文]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文]西陵峡

    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象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注释】①形容:形态。②践跻:登临。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

①沿阻绝         ②西陵峡      

(2)和“泠泠不绝”的“绝”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A . 绝巘多生怪柏 B . 猿则百叫无绝 C . 天下独绝 D . 沿溯阻绝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4)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2处。

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象类

(5)三峡水疾,甲文和乙文在表现“水疾”这个特点的时候各自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6)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甲文和乙文中除了“水疾”这个特点相同外,还有哪些特点也是相同的,结合文本分析。
1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泉水      

②晓雾将      

③未复有能其奇者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 .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 . “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 .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4)(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乙)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至八月朝,便诣庙中坐,怀剑将犬。先将数石米餈,用蜜麨灌之,以置穴口。蛇便出,头大如囷,目如二尺镜,闻餈香气,先啗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啮咋,寄从后斫得数创。疮痛急,蛇因踊出,至庭而死。寄入视穴,得其九女髑髅,悉举出,咤言曰:“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愍!”于是寄女缓步而归。

(1)对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1)
A . 其口(口袋) B . 之(轻视) C . 寄乃请好剑及咋蛇犬(访求) D . 寄从后得数创(用刀斧砍)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便诣庙中坐,怀剑将犬。

(3)联系全文可以看出,区寄是偶遇豪贼,被动应战,而李寄不同,她是      。不过两位少年英雄表现出了共同的性格特点,那就是      。(每空限填一个四字短语)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统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8:文言文阅读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