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积累运用(共6小题)

1、从《梅岭三章》这首诗所写的内容看,这首诗属于(    )

A . 状物诗 B . 述志诗 C . 叙事诗 D . 写景诗
2、诗中为了表现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用死了也要去“泉台”集合“旧部”革“阎罗”命的说法,对这样写的好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用阎罗来借指世上反动势力,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了,耐人寻味。 B . 通过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意思。 C . 鬼神怪异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比较常见的,能更容易地让读者理解。 D . 使诗中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3、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mǎng)    围解(xián)    不得脱(lǜ) B . 旗(jīng)    罗(yán)    大岭(yú) C . 烟(fēng)    报(jié)    国门(xuán) D . (yá)    纸钱(dāng)  血雨风(xīng)
4、下列与“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意境相同的诗句是( )。
A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B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C .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 D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5、下列对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 南国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正十年。 B . 血雨腥风(指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镇压)应有涯。 C . 取义成仁(这里指为了真理,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今13事。 D . 人间遍种自由花(虚构的花名,指自由幸福的美好生活)。
6、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投身革命/即为家 B . 血雨腥风/应有涯 C . 取义成仁/今日事 D . 人间遍种/自由/花

二、诗歌鉴赏(共2小题)

1、阅读《梅岭三章》,完成小题。

梅岭三章

陈毅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1)诗前小序的作用是      。其中,“      ”一句说明小序是补写的。
(2)这三章诗从体裁来看,属      ;从内容来看,是      。这三章诗中押韵的字分别是: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3)用四字短语概括《梅岭三章》每章诗的内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4)下列诗句中起到统领全篇作用的一项是(    ) (4)
A . 断头今日意如何 B . 南国烽烟正十年 C . 投身革命即为家 D . 创业艰难百战多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5)
A . 这三首诗在形式上独立成篇,内容上却是一个整体。 B . 这三首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引用阎罗的典故和取义成仁的传说。 C . “此头须向国门悬”运用典故表明心迹: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 D . 这三首诗把现实与想象、理想完美地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6)
A . 诗前小序说明作者在身临绝境时用诗的形式留下了自己的遗言。 B . 小序和三首诗是作者在“虑不得脱”的艰难环境中一气写成的。 C . 三首诗可看成一个整体,又各表达了不同的意思。 D . “血雨腥风应有涯”“南国烽烟正十年”“取义成仁今日事”这三句分别运用了借喻、借代、引用的修辞手法。
(7)“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这两句诗紧扣“      ”,申明此生若不见革命胜利,死后一定召集旧部英魂,继续与反动派战斗到底,表现了诗人      的革命精神。
2、阅读陈毅的《岳麓山顶眺望》一诗,完成小题。

岳麓山顶眺望

一九五六年十一月

陈毅

岳麓山头任我行,三湘眼底绝风神。

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固。

战争破坏归陈迹,建设峥嵘定太平。

终到山河澄清日,主持华夏是人民。

【注】①三湘:指湘潭、湘阴、湘乡。这里借指湖南。②洞庭:洞庭湖。此两句是岳麓宫的楹联,被作者引用在此诗中。

(1)试从诗歌体裁和写作背景的角度比较本诗和《梅岭三章》的异同点。
(2)本诗与《梅岭三章》都有一句表达了作者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请分别把它们摘抄在下面的横线上。

三、阅读理解(共2小题)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军刀

赵恺

    不是军人,我却拥有一把军刀。不是真正的军刀,却是真正的好刀。准确地说是一件金属雕塑作品:它追摹当年喜峰口大刀队的壮举,使金属获得物资之上的品质。

    军刀出自一位军旅雕塑家之手,燕赵壮汉,宋哲元将军29军之后裔。雕塑家赠我燕山刀,我赠雕塑家淮河酒,钢刀遇烈酒仿佛骨骼遇血。酒酣耳热,胆气舒张,雕塑家缓缓抽出他的作品,砰一声插在我俩之间的桑木方桌上。军刀闪闪晃动中,热酒在木桌上流成北方的河。遥隔酒河,他给我讲述了一则关于军刀的故事。

    1933年3月,日寇占领喜峰口西侧两个阵地,企图对主峰形成迂回包围。宋哲元决心把鬼子赶下山去,筹划出一个出奇制胜、静夜袭营的方案。他秘密约请精良工匠,认真锻打五百把上品军刀,并挑选五百士兵组成大刀队,充分准备,严格训练。临战,宋哲元亲赴阵前送行。巍巍长城脚下,五百男儿巍巍列队,仿佛天地之间矗起一座血肉长城。刀柄在肩,刀背在背,硬瘦西风敲打在金属上,五百钢刀发出磔磔雷韵。一个、一个、一个,宋哲元从五百条汉字面前一一走过。士兵年轻得像是刚刚抽叶的红高粱,抚摸他们的肩膀,仿佛抚摸黑土地。五百双眼睛映出一幅相同的画面:飞雪、长城、一只盘旋在长城上空的鹰。宋哲元想,如果不是日本的侵略,他们当是在垄亩间劳作,还是在学堂里习字呢?如果不是日本侵略,此刻,夕阳西下,暮色将临,五百位母亲不是正依倚在五百扇门边,殷殷瞩盼着五百个孩子回家吃晚饭吗?可是如今……想到这里,宋哲元兀然停下了脚步。为甚么停下脚步,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只是觉得,面对这个士兵有话要说。

    大额头、方嘴唇,一副聪慧与质朴的自然组合——宋哲元心头pēng然一动。

    他问:“你叫什么名字”回答:“报告军长——1班班长侯万山。”

    他问:“你身上背的是什么?”回答:“报告军长——是大刀。”

    他问:“背着大刀去干什么?”回答:“报告军长——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他问:“不简单,还是个诗人,在家读过书?”回答:“报告军长——临上轿扎耳眼:我们队长现教的。”

    他问:“队伍明天就要出发,有话要说吗?”

    一听这话,侯万山热泪訇然涌出,砰的一声给宋哲元跪下了。

    宋哲元冷峻如铁:“你是男子汉吗?”侯万山仰面作答:“报告军长——是男子汉。”

    宋哲元说:“男儿膝下有黄金,更何况是抗日军人!”

    侯万山含泪站起来作答:“我侯万山别无牵挂,只是家有一个临产之妻,如果我壮烈了,孤儿寡母能得军长体恤,我也就死而瞑目了。”

    听完,宋哲元认真望着侯万山那双闪烁的大额头和方唇之间的眼睛,之后,蓦然转脸作狮子吼:“军务处!”

    军务处高声报告:“在!”

    宋哲元说:“把侯万山的话记下来,也把大刀队全体官兵的要求记下来。”说完面对侯万山也面对他的五百壮士,久久,久久,只轻轻讲了一句:“你们放心去吧。”之后,他庄重立定缓缓把手掌举向帽檐,在巍巍盘旋的苍鹰翅膀下,立成一座雪人。

    喜峰口役,侯万山牺牲在长城脚下的罗文峪中。目击者说,他一人砍死七个鬼子,直到军刀卷刃。

    遵照诺言,宋哲元对烈士遗愿一一妥作安排。

    他派人到侯万山老家,接来烈士的妻子和一对刚刚出生的双胞胎,把他们安置在自己家里,还请来两个奶妈哺育幼婴。他对部下郑重交待:侯万山的孩子就是第29军的孩子,就是我宋哲元的孩子。这两个孩子一个就叫做宋记峰,一个叫做宋记峪。作为对喜峰口和罗文峪的纪念。18岁后,他们还随他们的父亲,改姓为侯。

    我问:“从哪里得来这么动人的一个故事?”

    他答:“家父所言——他当时是29军军务处的副官,侯万山的遗属就是他去接的。”

    说到这里雕塑家连喝三瓯,热泪顺着面颊砰然落下,滴滴溶进桑木桌上那条北方的河。

    军刀兀自jié立,磔磔闪动冷峻的光。

(1)据文中的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pēng

jié

      然一动

兀自      

(2)文中画线的句子都写了什么?这样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侯万山回答:‘报告军长——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侯万山话的意思是什么?“宋哲元说:‘男儿膝下有黄金,更何况是抗日军人!’”,宋哲元话的意思是什么?
(4)“他庄重立定,缓缓把手掌举向帽檐,在巍巍盘旋的苍鹰翅膀下,立成一座雪人”,请对这句话作简要赏析。
(5)文中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藩国名臣

[明]朱国桢

    赵准,藁城人,长身美髯,性刚毅方严,终日无惰容,不轻言笑。年二十馀,始读书。时有敏少年,日记数千言,赵先生耻居其下,日所诵书必与之埒。日不足,竞夜读忘寝。举顺天乡试,为学官。王令诸郡王皆受经,为讲说甚详恳,门弟子常数十。矩镬严,诸生步立皆有则。尤重背诵,以身先之,无倦,

诸生侍侧凛凛。时太守有十子,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一日,闻赵先生严,自领其子来,且遗一朴,广二寸,厚半寸,书其面曰:“专治五子,毋及馀生。”诸子一望见,即凛然,皆折节受学守规。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记数千言          ②赵先生居其下      

③诸生侧凛凛          ④且一朴      

(2)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2)
A . 日所诵书必与埒    缘溪行,忘路远近 B . 讲说甚详恳    武陵人捕鱼 C . 身先之    全石为底 D . 面日    真无马邪
(3)翻译句子。

①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

②时有敏少年,日记数千言,赵先生耻居其下。

(4)作为学官,赵准有哪些特点?请概括出三点。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