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科学期中测试精编B卷(1、2章综合)

年级:七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济南军区总医院利用干细胞成功修复了受损神经细胞。其原理主要是依据(    )


A . 细胞的分化    B . 细胞的衰老 C . 细胞的分裂    D . 细胞的生长
2、下列古诗中,描写生物生长发育的是(  )

A .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B .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 . 楠溪江中哪种鱼脂肪含量最低 B . 温州植物园内哪种花卉最美观 C . 龙湾潭森林公园内哪几种植物冬季开花 D . 雁荡自然保护区内哪种植物自然生长速度最快
4、有同学将小麦、梨、玉米归为一类,把海带、葫芦藓、蕨归为一类,他分类的依据是(  )

A . 有根或无根 B . 水生或陆生 C . 有种子或无种子 D . 有茎叶或无茎叶
5、妈妈切肉时不小心切到了手指头,流出了血,切到了(  )

A . 真皮层 B . 表皮层 C . 皮下组织层 D . 保护组织
6、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需要先制作(  )

A . 临时切片 B . 临时装片 C . 临时涂片 D . 永久切片
7、许多既有趣味性又富含哲理的歇后语都与动物有关。如“地理的蚯蚓——能屈能伸”、“长颈鹿的脖子丹顶鹤的腿——各有所长”、“春蚕结茧——一丝不苟”、“蚂蚁搬家——大家动口” “瓮中捉鳖——十拿九稳”等老师将这些动物分成了两大类,其归类的依据最可能的是(  )

A . 生活环境的不同 B . 体内有无脊柱 C . 运动方式的不同 D . 呼吸方式的不同
8、“西湖春色归,春水绿如染”和“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加点的诗句分别描述了两类植物大量繁殖后的自然景观,这两类植物分别是(  )

A . 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 B . 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C .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D . 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
9、难忘的2008年5月12汶川大地震,给汶川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同时也严重破坏了四川卧龙熊猫基地。为保护大熊猫,最好的营救措施是(  )

A . 自然流放到森林中 B . 转移到农家保护 C . 转入其他大熊猫基地 D . 移入动物园
10、科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更要保障安全。下列实验基本操作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 . B . C . D .
11、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要使刚观察到的物像更清晰,可调节细准焦螺旋 B . 要使视野变亮,可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C . 镜筒下降,当物镜靠近载玻片时两眼注视目镜 D . 对光时,用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12、下图表示在不同气温下甲动物体温的变化情况,则图中的甲动物最不可能的是(  )

A . B . 蝙蝠 C . 麻雀 D .
13、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四次数据是2.12厘米,2.13厘米,2.13厘米,2.54厘米,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
A . 2.13厘米 B . 2.127厘米 C . 2.12厘米 D . 2.15厘米
14、土壤中的水分被参天大树的根吸收后,是下列哪种组织把水运输到叶子上去的(  )

A . B . C . D .
15、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 .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因测量工具不精确而产生的误差 B . 测量时选用的工具越精密越好 C . 学生用钢尺的最大测量长度为15cm,因此,无法用它来测量长为50cm的课桌的宽度 D . 测量长度时,也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子
16、继克隆羊多莉诞生之后,各种各样的克隆动物相继问世。下列有关克隆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说明了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 B . 克隆动物与供核个体的性状最相似 C . 说明了细胞核中含有蛋白质 D . 将来可克隆人体器官用于器官移植
17、下列关于生物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构成生物体的细胞,其结构是相同的 B . 植物都由根、茎、叶等器官构成 C . 人体内功能相近的器官构成系统,再由系统来完成一项或多项生理活动 D . 动物都由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生殖、神经、运动和内分泌八大系统构成
18、测量一块金属材料的体积,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量水的体积时视线俯视,量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时视线仰视,则所测得的金属块的体积将(  )

A . 大于实际体积 B . 等于实际体积 C . 小于实际体积 D . 无法判断
19、以下导致的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若视线是斜视的,测得的长度比物体的真实长度要大 B . 一把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刻度间隔小些,则用这把刻度尺测得数值比真实值要大 C . 用累积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时,若绕线时没有紧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大 D . 用钢直尺在冬天和夏天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时,则夏天的测量值比冬天要小
20、蚊子在水中产卵形成的幼虫叫孑孓,人们常可观察到孑孓浮到水面的现象。小柯针对“孑孓为何要浮到水面”这个问题,提出“孑孓需要光线才能生存”的假说,为求证此假说而设计的下列实验装置,较合适的是(  )

选   项

烧  杯

水空/mL

孑孓

光  线

温度/℃

A

400

20大

光照下

28

300

20小

黑暗中

20

 B

400

20大

光照下

28

400

20大

黑暗中

28

C

300

10大10小

光照下

20

300

10大10小

黑暗中

28

D

300

20小

光照下

28

400

20小

光照下

28

A . A           B . B        C . C       D . D

二、简答题(共8小题)

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原理制成,下图中的温度为       ℃。

2、地球上现存的生物约有500万种,现在很多生物处于濒临灭绝的危险之中,大多数生物的灭绝都是因为      而造成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做些什么?      (写出一种即可)。

3、参加考试时,人常常会感觉到紧张,这与人体的      系统有关,同时人们也会感觉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这体现了当一个人情绪激动时,      系统和      系统的活动也会加强。可见人体内的各个系统是相互协调的,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4、回答问题

(1)小明在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看到了一个小黑点,移动载玻片和转动目镜,小黑点均不动由此可以判断小黑点可能在      上。

(2)右图甲、乙两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两个视野,则用低倍镜观察的图是      (填甲或乙);如果a表示标本的同一位置,则从甲图得到乙图的操作步骤是      

①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②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③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④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

⑤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3)上图是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操作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5、某同学找到6只昆虫,他依昆虫的外形特征坐了如图甲所示的检索表。

(1)在图中,乙昆虫属于上表中6只昆虫之一,请查出乙昆虫的名字      

(2)在如图的甲、丁中,哪只昆虫不是小安找到的?      

(3)与长蚤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3)
A . 蝼蛄 B . 蜉蝣 C . 衣鱼 D . 无法确定
(4)小安的检索表能不能查出所有昆虫的名字?      

理由是:      

6、如图是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的图示。例如,A类动物是以卵生为分类依据进行归类的。

(1)蛇属于五类脊椎动物中的      类动物。
(2)图中C类动物是以      (选填“终生用肺呼吸”或“胎生、哺乳”)为分类依据进行归类。
7、小丽按下图所示的实验步骤测量一不规则金属块的体积,则测得的体积与实际值相比,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8、有两支最小分度相同的刻度尺A和B,在室温下测同一长度时结果相同;在40℃的室内测同一长度时分别为LA和LB,但LA>LB。若将这两支尺拿到-20℃的室外测同一长度,结果分别为LA和LB,则L′A      L′B。(填“>”、“<”或“=”)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为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某科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提出的问题:废电池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

实验器材:大豆种子、废电池浸出液、清水、培养皿、滤纸、纱布

实验方案:

Ⅰ.取相同的两个培养皿,编号1号和2号,底部垫上几层吸水纸。

Ⅱ.向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大豆种子各20粒,在种子上面覆盖纱布,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

Ⅲ.每天向1号培养皿纱布上洒适量的电池浸出液,保持种子湿润,2号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

Ⅳ.观察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果:10天后两组培养皿中的种子都没有萌发。

根据实验方案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个培养皿中为什么不是放1粒大豆种子而是20粒其目的是      

(2)该实验的假设是      

(3)设计2号实验的目的是      

(4)从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看,能否说明电池浸出液对种子萌发有影响?      

(5)想达到预期实验效果,必须对原方案进行修改,即每天向1号培养皿纱布上洒适量的电池浸出液的同时,还应向      号培养皿纱布上洒适量的      

2、小静饲养黄粉虫作为观赏小鸟的饲料,黄粉虫原是粮仓中的有害昆虫。她在饲养中发现,铺在养虫盒子里的泡沫塑料上有细小的噬咬痕迹,是黄粉虫会吃泡沫塑料吗?
实验一:她把黄粉虫分为两组进行喂养,甲组只喂麦麸和菜叶,乙组加喂塑料餐盒片。发现黄粉虫确实会吃塑料餐盒。
实验二:她又对塑料餐盒片和乙组黄粉虫的粪便做了实验,现象如下:
实验内容
静电吸附
燃烧
浸水
气味
塑料餐盒片
漂浮
粪便
不能
不能
下沉
腐败臭味
请回答:
(1)黄粉虫在分类上属于        (填“脊椎动物”或“无脊椎动物”)
(2)实验一的假设是       
(3)实验二的现象说明       
3、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作出假设:      

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

该实验的变量是      

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为什么?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七上科学期中测试精编B卷(1、2章综合)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