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积累运用(共8小题)

1、下列词语中字形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 如鸣珮环   青树翠曼   往来翕忽 B . 犬牙差互    水尤清冽    竹树环合 C . 明灭可见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D . 其境过清    隶而从者    纷至沓来
2、下面划线的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A . 于是冰皮始 , 波色乍 B . 沙之鸟,浪之鳞。 C . 行,明灭可见。 D .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下列划线字注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竹(huáng)    忽(xī)     悄(chuāng)    (kān) B . (liè)     尔(chù)     披(fú)        寂(liáo) C . (chí)       摇(zuì)    互(cī)        幽(suì) D . 折(dǒu)     然(yǐ)      翠(màn)        屿(yǔ)
4、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B . 潭中/鱼可百许头 C . 其岸势/犬牙差互 D . 四面竹树/环合
5、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之       似与游者相 B . 全石为底    卷石底 C . 不可知源    以境过清 D . 心乐        乃记而去
6、下列各句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B . 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C .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 .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蔓,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B . 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 C . 作者以“发现小石潭一潭中景物一潭上气氛一小潭源流一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D . 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
8、 按要求填空。
(1)描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是:      
(2)说明小石潭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的语句是:      
(3)描写鱼静态的语句是:      ;描写鱼动态的语句是:      ;描写鱼情态的语句是:      
(4)前文中跟“皆若空游无所依”相呼应的一句是:      
(5)与《与朱元思书》一文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语句是:      
(6)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能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语句是:            

二、综合题(共1小题)

1、存某班的主题班会上,正在模拟一场新闻发布会:就学校举行“中国梦,我的梦”文艺竞赛活动召开现场发布会。由体育委员担任新闻发言人,代表校方回答现场提问。

升学加分是同学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有同学问道:“参加表演的同学能否凭获奖证书在升学时得到加分?”发言人回答:“加分的问题,我知道得不多,不好说,这个你懂的。”答毕,会场充满了笑声。

(1)对“你懂的”,有人评价为巧妙,有人评价为圆滑,你赞同哪个评价?请说出理由。
(2)如果用反问句去质疑“你懂的”,你将怎样说?

三、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钴铒潭记①

柳宗元

    钴铒潭在西山②西。其始盖冉水③自南奔流,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④势峻,荡击益暴,啮⑤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⑥,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余之亟⑦游也,一旦款⑧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⑨之委积,既芟⑩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⑪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涤然。

    尤与中秋观月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⑫。孰使予尔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注释】①选自《柳河乐集》。钴铒,熨斗。因潭形如熨斗,故名。②西山:山名,在永洲城西五里。③冉水:即冉溪,潇水的支流。④颠委:头和尾,指水的上游和下游。⑤啮:这里是侵蚀的意思。⑥轮:喻水的漩涡。⑦亟:屡次,时常。⑧款:敲打。⑨私券:私人的借据,指债务。⑩芟:除草。⑪贸财:换取钱财。⑫迥:辽远。

(1)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2)钴锶潭之水与小石潭之水有何异同?
(3)第二段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本文作者柳宗元,      (朝代)文学家。
(2)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A . 潭中鱼百许头(大约) B . 清冽(特别) C . 往来翕忽(疾速的样子) D . 而从者(奴隶)
(3)文章开篇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运用了一系列动词详写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你认为作者这样写有何作用?
(4)第三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
(5)“兴尽悲来”似乎是多情文人宴游的常态心理,柳宗元也没有逃脱。本文情感先乐后忧,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变化呢?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