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4课《唐诗二首》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积累运用(共7小题)

1、下面一段话被打乱了语序,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仅动物有这种本事,许多植物也能准确报时。

②例如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树叶每隔两小时就要翻动一次。

③例如南美洲有一种第纳鸟,每隔30分钟就会“嘁嘁喳喳”叫上一阵,误差只有15秒。

④因此许多古代的学者或哲人推断说,宇宙万物都有自己的作息时间。

⑤人类早就发现,许多生物有着极强的“时间观念”。

⑥非洲丛林中还有一种小虫,每过一个小时就改变一种颜色,因此许多当地人把它们捉回去当“虫表”。

A . ⑤ ① ② ③ ⑥ ④ B . ⑤ ③ ⑥ ① ② ④ C . ⑤ ③ ① ② ⑥ ④ D . ⑤ ① ② ⑥ ③ ④
2、补充句子      
(1)翩翩两骑来是谁?      
(2)夜来城外一尺雪,      
(3)半匹红纱一丈绫,      
(4)      ,秋天漠漠向昏黑。
(5)自经丧乱少睡眠,      
(6)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诗人推己及人、关心民生疾苦之情的句子是“            ”。
(7)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词约意丰,概括诗人长期以来贫困生活的句子是            
(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诗是:            
(9)《卖炭翁》中饱含怜惜之情,体悟卖炭老人之忧的语句是:            
(10)《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肖像的句子是:            
3、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俄顷/风定/云墨色 B .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C . 八月秋高/风怒号 D . 风雨不动/安如山
4、下面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háo)    挂(juàn)    塘(ào)       俄(qǐng) B . (qīn)    (sàng)乱    此屋(xiàn)   大(bì) C . (wù)    广(shà)     冰辙(niǎn)    两(bīn) D . 口称(chì)  两(jì)     红(xiāo)      牛头(xì)
5、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晓驾炭车辗冰辙 B . 系向牛头充炭直 C .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D . 秋天漠漠向昏黑
6、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何所                       ②黄衣使      

③驱                         ④系向牛头充炭      

⑤长夜沾湿何由               ⑥俄顷风云墨色      

⑦大天下寒士俱欢颜           ⑧归来杖自叹息      

7、下列对诗歌《卖炭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 .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 .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 .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二、综合题(共1小题)

1、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文学社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请你参加。
(1)【听音台】阅读材料,拟写新闻标题。

5月6日晚,《朗读者》节目第一季在“青春”的致敬中收官。节目历经3个月,12期,12个各具特色的主题词,与观众共同分享了68名嘉宾的人生感悟,60余个故事,60余段朗读。它用优美的文字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以文学之名叩问生命,呈现出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继《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后,《朗读者》节目再次掀起了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潮。

(2)【说话吧】在诵读经典过程中,王波同学表现不佳,请你与他分享至少两种朗读技巧:

      

      

(3)【读书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诗句出自      

材料二:“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吧,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拿起芭蕉扇扇扇,没用,风是热的。”选段中他是      

(4)【写作间】依据语境,仿写画线句子。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是一种决定。南飞的大雁是对北方寒冷的告别;秋天的落叶是对夏天炎热的告别            。告别不是遗忘,而是转身。告别不是放弃,而是开始。

三、诗歌鉴赏(共2小题)

1、读《卖炭翁》一诗,回答后面问题。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1)
A .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 .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 .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 .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2)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2)
A . 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 . 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 . 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 .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3)下列对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
A .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 . “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 . “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 . “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4)“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5)“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6)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八月秋高风,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给带横线的字注音。

      

      

      

      

      

      

高者挂

唇焦口

湿

沉塘

天下

(2)本诗作者      ,被世人尊称为“      ”,他的代表作中著名“      ”、“      ”写于安世之乱期间。
(3)全诗先叙事,后      ,既写诗人贫穷的窘状,也表达诗人      的博大胸怀。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正确读法是(    ) (4)
A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C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6)通读诗歌,用最简洁的词句概括各节内容。
(7)哪些动词渲染了风的威力?这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8)下面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8)
A .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自己的茅屋被秋风摧残后的窘况,同时表现了诗人为天下“寒士”着想的高尚情操。 B . 诗歌以描述开篇,用写实的手法,写了秋风的威力,声势和战绩,也写了诗人无可奈何的情状。 C . 当秋雨来临,诗人不再关心自己的茅屋,而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关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上。 D . 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频繁的韵角体现“歌”的特点。
(9)你能说出杜甫其他有关爱国的诗句吗?
(10)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长夜沾湿何由彻”这一句的?
(11)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推己及人,抒发殷切期盼的句子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4课《唐诗二首》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