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地区浙江地区八下科学期中考试卷A(1.1~3.1)
年级:八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二、填空题(共9小题)
组别 | 质子 | 中子 | 电子 |
A | 13 | 13 | 13 |
B | 26 | 30 | 24 |
C | 26 | 30 | 26 |
D | 13 | 15 | 13 |
空气 | NH3 | CH4 | HCl | O2 | |
密度/g·L-1 | 1.293 | 0.77l | 0.717 | 1.629 | 1.43 |
溶解性 | —— | 极易溶 | 难溶 | 极易溶 | 难溶 |
用如图所示盛满水的集气瓶收集CH4 , 气体应从 端进入。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A、认识电压时,我们可以用水压来类比
B、用光线来描述光通过的路径
C、把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看有没有溅起水花,来判断音叉有没有振动
有一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粒子途径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稍微改变了运动方向。
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50mL空气,如图。然后给装有红磷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红磷变成白烟,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四、解答题(共7小题)
②图示三个实验的共同特点之一是
巨磁电阻效应
1988年阿尔贝·费尔和彼得·格林贝格尔发现,在铁、铬相间的三层复合膜电阻中,微弱的磁场可以导致电阻大小的急剧变化,这种现象被命名为“巨磁电阻效应”。
更多的实验发现,并非任意两种不同种金属相间的三层膜都具有“巨磁电阻效应”.组成三层膜的两种金属中,有一种是铁、钴、镍这三种容易被磁化的金属中的一种,另一种是不易被磁化的其他金属,才可能产生“巨磁电阻效应”。
进一步研究表明,“巨磁电阻效应”只发生在膜层的厚度为特定值时.用R0表示未加磁场时的电阻,R表示加入磁场后的电阻,科学家测得铁、铬组成的复合膜R与R0之比与膜层厚度d(三层膜厚度均相同)的关系如乙图所示。
1994年IBM公司根据“巨磁电阻效应”原理,研制出“新型读出磁头”,将磁场对复合膜阻值的影响转换成电流的变化来读取信息。
丙图是硬盘某区域磁记录的分布情况,其中1表示有磁区域,0表示无磁区域.将“新型读出磁头”组成如图所示电路,当磁头从左向右匀速经过该区域过程中,电流表读数变化情况应是丁图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