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六单元24唐诗二首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积累运用(共13小题)

1、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俄顷/风定/云墨色 B .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C . 八月秋高/风怒号 D . 风雨不动/安如山
2、下列对书法作品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笔法劲健,如疾风飘雨 B . 笔画平直,结构方正 C . 用笔圆润,一气呵成 D . 笔画连绵,气韵流畅
3、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挂        塘      

天下寒士         突      

4、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高者挂罥长林梢 罥:       长:      
(2)忍能对面为盗贼  忍:       能:      
(3)俄顷风定云墨色  俄顷:      
(4)秋天漠漠向昏黑  漠漠:        向:      
(5)长夜沾湿何由彻  何由:          彻:      
(6)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寒士:      
(7)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突兀:      
5、填空。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安史之乱还未平定之时。作者杜甫,字      ,自号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      ”。其诗多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所以被称为“      ”。共有约1 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       (体裁)的古诗。诗中的“茅屋”指的是      。诗中表现群童顽皮的句子是:            。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烘托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是:            。表现作者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忧国忧民情怀的句子是:            
6、观察下边的图片,仿照示例介绍这位“文学大师”。

示例:屈原——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创造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审美意象。代表作《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

7、阅读全诗,回答问题。
(1)品析下面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妙处。

八月秋高风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2)诗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3)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参照示例进行描绘。

示例:生活贫困——布衾多年冷似铁/床头屋漏无干处

(4)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4)
A . “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为盗贼”相照应,诗人叹息的内容是: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B .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语双关,一是表现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二是表现盼望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能尽快从深重的灾难中解脱出来。 C . 第一段表现了诗人对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无奈和伤感的感情。 D . 诗人推己及人,宁可“吾庐独破”,而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这表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的深厚感情,寄托了企盼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8、拓展阅读

晴①

杜 甫

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②。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

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释】 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②文:花纹、图案。

(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
(2)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9、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两                      

口称        回车        一丈      

10、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伐烧炭南山中 薪:      
(2)两鬓苍苍十指黑  苍苍:      
(3)卖炭得钱何所  营:      
(4)翩翩两骑来是谁  翩翩:      
(5)手把文书口称  敕:      
(6)牛牵向北  回:       叱:      
(7)宫使驱惜不得  将:      
(8)向牛头充炭  系:       直:      
11、填空。
(1)《卖炭翁》是组诗《      》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者      ,字      ,号      ,唐代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      运动,世称“元白”,与      并称“刘白”。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2)《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处境与心情相互矛盾的诗句是:            。描写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是:            。揭露了宫市制度不合理的诗句是:            
12、阅读全诗,回答问题。
(1)请说说“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的妙处。
(2)“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表现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 . 这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 .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是记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是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C . “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 . 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13、拓展阅读

观刈①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②。

妇姑荷箪食③,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④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⑤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⑥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⑦不能忘。

【注释】①刈(yì):割。②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同“垄”,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③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荷,背负,肩担。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④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⑤惜:盼望。⑥岁晏(yàn):一年将尽的时候。晏,晚。⑦尽日:整天,终日。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1)
A . 这是一首叙事诗,虽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B . 诗歌描绘了妇姑童稚送饭、丁壮南冈割麦、贫妇抱子拾麦三幅画面。 C .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 D . 诗人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农民们生活的艰难,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中“此”指什么?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个什么样的官员?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六单元24唐诗二首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