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七升八暑期衔接训练:第13讲 文言文阅读

年级: 学科: 类型:复习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文言文阅读(共20小题)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杜处士好画

    蜀中有杜处士 ,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掌见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注】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②拊:拍。③搐:收缩,此指“夹”。④掉:摆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书画          好:      

②尤所爱          尤:      

③今掉尾而斗    乃:      

④而一牧童见    之: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三处)

有 戴 嵩 牛 一 轴 尤 所 爱 锦 囊 玉 轴 常 以 自 随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处士笑而然之。

②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4)简要概括这则寓言给你的启迪。(不超过40字)
2、文言文对比阅读。

    (甲)《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勺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卖蒜叟》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挪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1)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陈康肃公射        

②旁而挪揄之        

③久而不        

不肯告人姓氏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3)给下面句子划分正确的节奏。(划两处)

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4)理解文章,回答问题。

①甲文作者详写卖油翁“酌油”情节的原因是什么?

②乙文塑造了两个人物:杨二相公和卖蒜叟,这两个人物各自有怎样的特点?

(5)甲乙两文通过讲故事阐明道理,说说你从这两个故事中分别得到的启示。
3、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秦观劝学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 , 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 , 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 , 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选自《精骑集》)

[注]①暗疏:默写。②滑稽:巧言善辩。③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④惩艾(yì):惩戒。⑤曩(nǎng):从前。⑥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⑦勒:编辑。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①一见能诵          ②然此自放      

数年              ④心其说      

(2)下列句中画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2)
A . 故虽有强记力    而两狼并驱如故 B . 而常废不勤    吾十有五而志 C . 聪明衰耗    结友 D . 庶几此补之    意将隧入攻其后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4)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试简要说明。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张辽受曹公命屯长社。临发,军中有谋反者夜惊乱火起一军尽扰。辽谓左右曰:“勿动!是不一营尽反,必有造变者,欲以动乱人耳。”令军中曰:“不反者坐。”辽将亲兵数十人中阵而立,有顷,即得首谋者,杀之。

    冯述评:

    周亚夫将兵讨七国,军中夜惊。亚夫坚卧不起,顷之自定。

    吴汉大司马,尝有寇夜攻汉营,军中惊扰,汉坚卧不动,军中闻汉不动,皆还按部,汉乃选精兵夜击,少顷大破之。

    此皆以静制动之术,然非纪律素严,虽欲不动,不可得也。

(选自《智囊·上智部·张辽》,有删改)

注:①(张辽)三国时期曹操麾下名将。②(曹公)曹操。③(长社)地名,今河南长葛。④(造)制造,作。⑤(周亚夫)西汉时期名将,统帅汉军平定吴楚七国之乱。⑥(吴汉)东汉开国名将、军事家,曾任大司马一职。

(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1)
A . 令军中曰  蒙始就学 B . 不反者坐  尔敢轻吾射 C . 吴汉大司马  孤岂欲卿治经博士邪 D . 军中夜惊  射于家圃
(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军中有谋反者夜惊乱火起一军尽扰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是不一营尽反,必有造变者,欲以动乱人耳。

(4)参考词典解释,谈谈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辽将亲兵数十人中阵而立,有顷 , 即得首谋者,杀之。

亚夫坚卧不起,顷之自定。

汉乃选精兵夜击,少顷大破之。

《古代汉语词典》“顷”的义项:①中国市制田地面积单位。②短时间。③刚才,不久以前。

(5)张辽、周亚夫、吴汉的军事故事,体现出三人怎样的军事领导才能?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祖莹偷读

    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以书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生徒悉集,莹夜读书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讲罢,孝怡异之,向博士说,举学尽惊。后高祖闻之,召入,令诵五经章句,并陈大义,帝嗟赏之。以才名拜太学博士。

(有删改)

(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2)
A . 家人所觉  愿市鞍马 B . 衣被蔽塞窗户  蒙辞军中多务 C . 后高祖闻  何陋 D . 置《礼》于前  蒙始就学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博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

(4)祖莹“常密于灰中藏火”,句中“密”可否删掉?为什么?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南方多没人 , 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选自《苏东坡集》)

注:①(没人)善于潜水的人。

(1)解释下面句中的画线词语。

①见舟而      

凡不学而务求道      

(2)翻译下面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3)【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       , 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      

【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的原因是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4)【甲】【乙】两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否一致?请说明理由。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苏秦(节选)

    (苏秦)归至家,妻不下纴 , 嫂不为炊,父母不与其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 , 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也。”

(选自《战国策》)

注:①(纴) 织布机。②(发) 打开。③(简练) 挑选。④(说(shuì ) 游说, 劝说。⑤(期(jī)年)满一年。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皆秦之罪也      

有说人主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限划两处)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3)苏秦刻苦读书的故事后来演变成一个三字词是      。古人讲刻苦读书的故事还有            等。(举两个即可)
(4)简要列举苏秦在学习方面的优点。
8、文言文阅读

执竿入城

    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②无所出。俄③有老父④至曰:“吾非圣人⑤,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⑥而入”?遂依而截之。

【注释】①鲁:鲁国,在现在的山东。②计:计谋,策略。③俄:不久,一会儿。④老父(fǔ):老人。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⑤圣人:具有最高智慧和道德的人。⑥中截:从中间截断。

(1)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一处)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2)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竿入城      

②不可       

见事多矣      

依而截之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初竖执之。

②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4)简要概括这则寓言给你的启迪。(不超过40字)
9、文言文阅读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 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  , 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山门于河      

十余岁      

③转转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
A . 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 . 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 . 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 . 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 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10、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李贺写诗

长吉细瘦,通眉 , 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奚奴骑疲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来始已耳!”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得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 , 率如此。

 (选自李商隐《李贺》)

【注释】①长吉:李贺,字长吉,中唐著名诗人。②通眉:两眉相连。③思量牵合:设法凑合题意。④奚奴:奴仆。⑤吊丧日:遭遇不幸或去慰问不幸者的日子。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 (1)
A . 最先为昌黎韩愈所/遇之恩 B . 每旦出与诸公游/吾三省吾身 C . 程限为/将隧入以攻其后   D . 投囊中/孤常读
(2)请用三条“/”给文中的画线句子断句。

骑疲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3)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李贺怎样的写作态度和写诗特点?
1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不辨“饧”“锡”

〔明〕陆 深

金华戴元礼 , 国初名医。尝被召至南京。见一医家,迎求溢户 , 酬应不闲。元礼意必深于术者注目焉按方发剂皆无他异。退而怪之,日往观焉。偶一人求药者,既去,追而告之曰:“临煎时下锡一块。”麾之去。元礼始大异之。念:无以锡入煎剂法,特扣之。答曰:“是古方尔。”元礼求得其书,乃“饧”字耳。元礼急为正之。呜呼!不辨“饧”“锡”而医者,世胡可以弗谨哉!

 (选自《金台纪闻》)

【注释】①戴元礼:即戴原礼,原名戴思恭,明初名医,曾任御医,著有《证治要诀》等医书。②溢户:塞满家门。③饧(táng):古“糖”字,一般指软糖。

(1)选出加下划线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 ) (1)
A . 一医家/往事耳       B . 尝被召南京/蜂拥而 C . 往观焉/吾三省吾身       D . /太丘舍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元礼意必深于术者注目焉按方发剂皆无他异

(3)看完这段文字,你认为文中的医家是个怎样的医生?
1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邪?”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 , 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 , 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于范 , 云:“人宁可使妇无裈邪?”范笑而受之。

【注释】①范宜:字宣子,居住在豫章郡,后被召为太学博士、散骑郎,推辞不就。②挑:挑挖;挖出来。③“身体”句:语出《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身,躯干。体,头和四肢。④廉约:廉洁俭省。⑤韩豫章:韩伯,时任豫章太守。⑥裈(kūn):裤子。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1)
A . 范宣/年八岁 B . 宣洁行/廉约 C . 如是/减半 D . 范/笑而受之
(2)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   ②      )  ③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②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于范。

(4)范宣的身上有哪些美好德行值得我们发扬光大?
13、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读书佐酒

陆友仁

    苏子美①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②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公深以为疑,使子弟③密觇④之。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⑤”,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⑥,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

(选自《研北杂志》)

【注释】①苏子美:即宋代诗人苏舜钦。②外舅:岳父。③子弟:家中的晚辈。④觇(chān):偷看。⑤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⑥始臣起下邳(pī),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上,指刘邦。

(1)下列对句中划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1)
A . 饮酒       好:喜好 B . 以一斗为       率:频率 C . 抚掌曰     遽:突然 D . 遂满饮一大     白:杯
(2)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

(2)
A . 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 B . 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 C . 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 D . 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 . 苏子美是一个豪放不羁的人,很喜欢喝酒。 B . 苏子美的酒量不大,喝完一斗就会醉。 C . 苏子美喜欢一边读书一边喝酒,他的岳父对他这种行为最初很怀疑。 D . 苏子美在读《汉书·张良传》时喝了两大杯酒。
(4)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在外舅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

14、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王欢传》

【注释】耽:极爱好。 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 哂:讥笑。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含义。

①有仙则       

②无案牍之      

③苔痕阶绿      

④其妻      

家无斗储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3)文中写到“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有什么作用?
(4)【甲】文的刘禹锡和【乙】文的王欢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
1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铸砚示志

    宋,桑维翰,人丑形怪,身短面长。常临鉴自奇曰:“七尺之躯,不如一尺之面。”屡举进士,试官恶其姓与“丧”同音,不取。或劝改业,翰乃自铸铁砚以示人 , 曰:“砚穿则易。”卒以进士及第。

(1)解释下画线点词语。

劝改业                   ②砚穿则      

(2)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2)
A . 桑维翰才亲自铸了一个铁砚台来向别人示威。 B . 桑维翰就亲自铸了一个铁做的砚台给别人看。 C . 桑维翰才亲自铸了一个铁做的砚台给别人看。 D . 桑维翰就亲自铸了一个铁做的砚台送给别人。
(3)桑维翰对自己的长相的态度是“      ”(用文中的一个字回答)
(4)读了本文,你获得的启示是      
16、阅读《卖油翁》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玲。堂射于家圃,有卖曲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恨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颔之:      

②忿然: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无他,但手熟尔。

②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 . 文章中两个人物形象鲜明,陈尧咨技艺高超、骄矜暴躁。卖油翁是一个身手不凡、气定神闲的智者。 B . “汝亦知射乎?”“尔安敢轻吾射!”两个句中“汝”“尔”意思都是“你”。“尔”更多了层居高临下的意味。 C . 卖油翁不仅有一手倒油的好功夫,还十分会讲道理,用一个小绝活,一个巧妙地比喻,一句深入浅出的话,使陈尧咨怒气顿消。 D . 本文通过卖油翁酌油入葫芦征服陈尧咨想告诉人们“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有骄傲自满的必要。”的道理。
17、阅读《木兰诗》完成小题。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雄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勋十二转      

②赏赐百千      

③对镜花黄      

④出相扶将      

(2)翻译句子

①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②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3)由最后一段引申而成的一个成语是      
(4)你最欣赏木兰的哪一点?从古至今,我国历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像花木兰一样的巾帼英雄,你还能举出一例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雄吗?
18、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 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 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卖油翁》)

【乙】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①于云梦②,使虞人③ 起④禽而射之,禽发⑤,鹿出于王左,麋交⑥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⑦拂王旃⑧而过,翼若 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⑨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 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选自《郁离子》)

【注释】①田:同“畋”,打猎。②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

③虞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④起:赶起。⑤发:跑出来。⑥交:交错。⑦鹄(hú):天 鹅。⑧旃(zhān):赤鱼的曲柄旗。⑨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

(1)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①加下划线字释义:

但手熟          

弓欲射        

②下列“而”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A.  而钱不湿    B. 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C. 十发而十中    D. 释担而立

(2)用当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若欲闻射道乎?

(3)【甲】文中划线句主要运用了      描写和      描写,详写这一情节的原因是:      
(4)【乙】  文中“养叔”的话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原文分析。
19、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余)文敏年十七,染疫已棘 , 医者皆去,父母具棺服待之。夜半,索水饮,遂苏。永乐十九年,仲弟义、仲子让来省 , 与嘉兴通判陈原佑同舟,行山东,天暑舟狭。适同乡翁良兴以黔阳县丞考满入京舟稍宽邀与共载。是夜,盗杀原佑,尽掠舟中财物,义与让独得免。人谓公厚德所致。夫公之福德不必言,然当时阁臣子弟,至附舟潜行。通判舟狭,县丞舟虽大,亦得几何?盖国初规制如此。即大臣不敢过分,何况子弟?余入京,见阁臣子弟驾驿舟极宏丽,气势烜爀,所司趋奉不 , 乡里亲戚皆缘为市,其风大约起于严氏父子。后遂不能禁,且尤而效之也

【注释】①棘:急切,急迫。②省(xǐng):探望。③阁臣:明代入主内阁大臣的别称,又称辅臣。④附舟:搭船。⑤严氏:指嘉靖内阁首辅严嵩,在位20多年,独掌大权,其子严世蕃利用各种手段大肆搜刮,家财富可敌国。

(1)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1)
A . 医者皆去          谢:道歉 B . 山东        次:停泊 C . 谓公厚德所致    咸:都 D . 所司趋奉不    暇:空闲
(2)为文中画横线语句断句,准确的一项是(   )

适同乡翁良兴以黔阳县丞考满入京舟稍宽邀与共载

(2)
A . 适同乡翁良兴以黔阳县丞/考满入京舟稍宽/邀与共载 B . 适同乡翁良兴以黔阳县丞考满/入京/舟稍宽邀与共载 C . 适同乡翁良兴/以黔阳县丞考满入京/舟稍宽邀与共载 D . 适同乡翁良兴以黔阳县丞考满入京/舟稍宽/邀与共载
(3)下列对文段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3)
A . 余文敏17岁时差点因为感染病疫去世。 B . 余文敏的两个儿子是坐别人的船到京城来看望他的。 C . 明朝初年对官员的要求是很严厉的,即使是大臣也不敢违反。 D . 在作者看来,明朝后来出现不好的风气是从严嵩父子开始的。
(4)将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后遂不能禁,且尤而效之也。

20、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各题。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 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多音字的读音由其所在的语境决定,请给下列句中的加下划线字标注读音。

①卿今涂掌事          

②见其矢十中八九          

(2)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A . 但当涉猎 , 见往事耳    涉猎:稍加探究 B . 刮目相待    更:另,另外 C . 但微之    颔:点头 D . 敢轻吾射    安:怎么
(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①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4)从两篇古文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根据内容将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吕蒙发奋才略过人

康肃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20年七升八暑期衔接训练:第13讲 文言文阅读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