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七升八暑期衔接训练:第14讲 古诗鉴赏

年级: 学科: 类型:复习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诗歌鉴赏(共20小题)

1、古诗阅读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李白的诗和武元衡的诗同是写思乡,其中蕴含的情感和运用的手法是否相同,请结合诗歌三、四句简要分析。

2、选出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A . 首句紧扣诗题,点明地点。“千寻”二字极言其高,其意为在飞来峰上有一座千丈的高塔。 B . 第二句通过具体描写突出飞来峰上的“千寻塔”之高。其意为听说千寻塔上的可以见旭日冉冉升起。 C . 第三、四两句可以第一、二句的铺垫为基础,引出全诗主旨,是前两句内容的升华。 D . 末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其意为观赏景物站在最高处,就不怕浮云遮住视野,有“一览众山小”的感受。
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所展现的场景。
(2)“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请对此字做简要赏析。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

晓过鸳湖

查慎行

晓风催我挂帆行,

绿涨春芜岸欲平。

长水塘南三日雨,

菜花香过秀州城

注:①(鸳湖)即鸳鸯湖,一名南湖,在今浙江嘉兴南。②(芜)草地。③(长水塘)位于浙江嘉兴之南,由杭州、海宁一带山区发源,注入鸳湖。④(秀州城)即今浙江嘉兴市。

(1)作者通过            等景物,来表现春日风光。
(2)“晓风催我挂帆行”一句中“催”字用得妙趣横生,请加以赏析。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这首诗歌描写了乡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发挥想象,描绘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2)末句中“才”“又”这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6、读古诗,品情思。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1)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晚春景致怎样的特点?
(2)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上面两首诗都借“虫”来表情达意,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不同的情感。

8、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牡 丹

徐凝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注释】①占断:独占。②破:超出、胜过。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1)
A . “好物华”就是好景色,洛阳城里的好景色让牡丹花占据并垄断了,谁人不喜欢?诗人从人们的普遍爱好着笔,直截了当地表明了牡丹人人皆爱,开篇扣题。 B . 第二句是对提问的回答。暮春时节,群芳凋谢,牡丹独开,享尽春光,占断万物之光,无怪人称牡丹是“国色天香”。 C . 牡丹“千娇万态破朝霞”,犹言牡丹花放射着洛神的灵气,千娇百媚、千姿百态,神女般地钻出,犹如朝霞般的神奇。 D . 暮春时节,群芳凋谢,牡丹独开,享尽春光,占断万物之风光;早晨九日东升时,是牡丹的千姿万态冲破了朝霞,给人带来了美丽和希望,难怪诗人对洛川神女情有独钟。
(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A . 这首诗没有具体描写写牡丹花的漂亮,而是通过赏花者的主观感受直接表现的,这样写,既可见牡丹之美,又表现了诗人对牡丹的喜爱。 B . “疑是洛川神女作”,以虚拟之笔,将牡丹与传说中的美女洛神类比,远而望之,皎若朝霞。 C . 结句“千娇万态破朝霞”,将牡丹之形、态、色,以一“破”字托出,“破”字十分形象,给人一种活灵活现的态势。 D . 诗人以洛神喻牡丹,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见诗人是用了加倍衬托的艺术手法,颇有令人遐想的韵味。
9、窘况为许衡州

郑燮

半缺柴门叩不开,石棱砖縫好苍苔。

地偏竹径清于水,雨冷诗情瘦似梅。

山茗未赊将菊代,学钱无措唤儿回。

塾师亦复多情思,破点经书手送来。

(注)①许衡州:郑燮之友,生活困窘。②塾师:指郑燮。

(1)分析诗中“竹”“梅”“菊”等意象的作用。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0、诗歌鉴赏。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诗歌的一、二两句中以“      ”和“      ”来烘托离愁。
(2)第三、四句是这首诗的精华,请你作简要赏析。
1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村居书喜

(宋)陆游

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中“红”“白”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描绘出春日乡间清新的风貌。 B . 颔联从嗅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与声音,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C . “袭”字运用比喻,写出天气骤暖,春花绽放,香气浓郁,扑面而来的景象。 D . 官赋已交足,整年不会有小吏催租,这是诗人“村居书喜”的众多喜事之一。
12、赏析《望岳》回答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作者创作这首诗正是青春勃发之时,请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作者在这首诗中炼字极为生动,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哪里。
13、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初夏睡起

(宋) 杨万里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注释】①柳花:这里指柳絮。

(1)这首诗紧扣初夏的景物                  ,描写生活风情,诗趣盎然。
(2)请你赏析“闲看儿童捉柳花”一句中“捉”字的妙处。
14、诗歌鉴赏

山行留客

(唐)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
(2)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
15、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五绝·小满

欧阳修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1)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2)有人认为本诗末句中“笑”字用得最为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16、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1)本诗中的“苔”有哪些特点?
(2)“借苔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作赏析。
1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二)

宋·苏轼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 , 风船解与月徘徊。

【注释】①水枕:枕席放在水面上。②解:懂得。

(1)本诗通过            等景物来表现夏日西湖的生机与活力。
(2)古人写诗注重炼字炼句,请结合全诗,品味“俯仰”一词的妙处。
18、阅读古诗文,回答下列小题。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本诗作者是唐代诗人      ,体裁是五言      (填“律诗”或“绝句”)。
(2)诵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象到,诗人在竹林里“独坐”“      ”“      ”,内心的淡定与自然的幽静融合在一起。
1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别

唐/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注释】归卧:隐居。陲:边缘。

(1)下列对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1)
A . 下马君酒    饮:使……喝 B . 问君何所    之:哪里 C . 去莫复问    但:只 D . 但去复问    莫:不
(2)下列对这首诗歌中表达的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A . 对友人的关切。 B . 对俗世的厌弃。 C . 对隐居的向往。 D . 对官场的不舍。
20、读古诗,完成各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落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朗读前两句,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为什么?
(2)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20年七升八暑期衔接训练:第14讲 古诗鉴赏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