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二单元古诗文专项练习卷

年级: 学科: 类型:复习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文言文阅读(共5小题)

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①陈太丘与友行(          )               ②元方入门不(            )                 ③方与之(        )                   ④欲三军(              )

(2)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2)
A . 故人至/暮不来 B . 期日/中 C . 对/子骂父 D . 下车/引之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遇故人而止之食。

(4)甲文以“元方入门不顾”结尾。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5)乙文中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什么?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咏 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含义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②撒盐空中                                                   ③未若柳絮风起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
A . 左将军王凝妻也   /知之者不如好 B . 是无信  / 是无礼 C . 非人   /贤 , 回也! D . 不思则罔  /思不学则殆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4)“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

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①去后至  乃:      

②元方入门不  顾:      

来奉迎  故:      

④先一日  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3)文段理解。

①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      。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      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      ,乙文侧重叙述。

②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那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

4、读下列文言文,答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陈元方年十一岁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suí)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zì)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yè)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 世说新语 政事》)

(1)句子翻译:

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②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2)甲乙两文划线处陈元方的两次回答分别妙在何处?

(3)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从中你看出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5、阅读下文,按要求答题。

                                                                                                                       《世说新语》两则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撒盐空中差可              ②下车      

③元方入门不                ④ 未若柳絮因风起       

(2)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3)[甲]文中用       ,      等词语营造了一种融洽,欢乐,轻松的家庭气氛。

[乙]文中元方是从            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4)乙文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你是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

(5)学习了乙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二、诗歌鉴赏(共7小题)

1、诗歌鉴赏。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句诗中用哪几个事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简要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境界。请说说诗的颔联中的“阔”字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其中“            ”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5)首联中总写北固山秀丽景色的两个互文词语是            

(6)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划线诗句在你脑海中的画面。(不超过40字)。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自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不少于20字。)

2、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后面的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1)
A . 诗歌标题和第二句中的“龙标”都是指作者被贬官的地名。 B . 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C .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D . 诗歌想像奇特,气概超逸,笔势灵动,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
(2)请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3、古诗文阅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4、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小题。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元曲的作者是      (人名)。

(2)下列各句中,与“断肠人在天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的一项是( )

(2)
A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C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5、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元曲的前三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深秋晚景图?
(2)这首元曲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昏鸦”“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2)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2)
A . “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 B . “小桥”“流水” “人家”描写了作者记忆中的故乡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C .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的作者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作者的疲惫、困乏。 D .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作者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中“澹澹”的意思是      
(2)本诗共七联,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2)
A . 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 . 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 . 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象,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 . 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二单元古诗文专项练习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