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七课醉翁亭记课时训练

年级:八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双基积累(共5小题)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①林尤美                     

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③饮少醉                          

④醉翁之不在酒                   

⑤若夫日出而林开                 

苍颜白发                         

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 杂然/而前陈者 B . 负者/歌于途 C .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 .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2)佳木秀而繁阴。

(3)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4、按照要求填空。

①《醉翁亭记》中“            ”为全文写景抒情奠定了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

②欧阳修《醉翁亭记》一文中描写四季景色的句子是:                        

5、选出下面对课文《醉翁亭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 文章开头先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特征,然后依次写了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B . 文章写“醉翁亭的命名”主要是为了介绍醉翁亭的由来和写作本文的原因。 C . 文章第2段描写了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的景色。 D . 文中用了不少对偶句,如“野芳发而幽香”对“佳木秀而繁阴”,这种句式工整优美,节奏感强。

二、课内阅读(共1小题)

1、阅读《醉翁亭记》全文,完成小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②四时景不同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3)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

三、美文品析(共1小题)

1、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醉翁亭记》三、四段。

   【乙】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而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乐矣!”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注】①共:共同(享受)。

(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

①杂然而前者                     

②宴之乐                         

③有风飒然而者                   

④庶人得共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玉之言,盖有讽焉。

(3)【乙】选文中楚襄王所谓的“与民同乐”与【甲】选文中欧阳修的“与民同乐”有何不同?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七课醉翁亭记课时训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