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七课河中石兽课时训练

年级:七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双基积累(共5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山门于河                                

②阅十岁                                     

铁钯                                               

于沙上                                     

⑤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⑥如是再                                     

⑦沿河求之,不亦乎                       

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2、下面句中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 闻之笑曰 B . 当求之于上流 C . 其反激之力 D . 一老河兵闻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2)尔辈不能究物理。

(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河中石兽》意思的一项是( )

A . 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做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 . 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做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 . 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做综合分析,认为应到石兽落水的上游去寻找石兽。 D . 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5、填空。

①《河中石兽》的作者纪昀,      代文学家,作品有笔记小说集《      》。

②《河中石兽》一文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二、课内阅读(共1小题)

1、阅读《河中石兽》全文,回答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一寺临河          

不可得          

③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反溯流逆上矣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②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3)讲学家是一个怎样的人?

(4)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三、美文品析(共2小题)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河间有游僧 , 卖药于市。先以一铜佛置案上,而盘贮药丸,佛作引手取物状。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近之。病可治者,则丸跃入佛手;其难治者,则丸不跃。举国信之。后有人于所寓寺内,见其闭户研铁屑,乃悟其盘中之丸,必半有铁屑,半无铁屑;其佛手必磁石为之,而装金于外。验之信然,其术乃败。

【注】①河间:地名。②游僧:云游四方的和尚。③研:研磨。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近之。

②验之信然,其术乃败。

(2)请你用所学知识,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明选文中和尚的骗术。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辈作文,必几经删润 , 而后文成。闻欧阳文忠作《昼锦堂记》,原稿首两句是“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再四改订,最后乃添两“而”字。作《醉翁亭记》,原稿处有数十字。粘之卧内,到后来又只得“环滁皆山也”五字。其平生为文,皆是如此,甚至有不存原稿一字者。近闻吾乡朱梅崖先生,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视,辄去十余字。旬日以后,至万无可去,而后脱

稿示人。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

【注】①删润:删改和润色。②仕宦:指做官。③朱梅崖:清代进士。④辄:总是。⑤脱稿:(著作)写完。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富贵而归故乡

(1)
A . 愿乞一言 B . 相委 C . 时习之 D . 濯清涟不妖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一文成,必粘稿于壁,逐日熟视,辄去十余字。

(3)“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一句中的“法”具体指什么?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七课河中石兽课时训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