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小题)
二、句子默写(共1小题)
三、名著阅读(共1小题)
四、语言表达(共1小题)
家是国的微缩,国是家的放大,我们每个人,正是“小家”和“大家”的连接点。接力国家强盛的火炬,① ;浇灌祖国成长的森林,也为家庭积攒一片阴凉。建设心仪的家园,其实就是爱国;守护国家的温暖,② 。希望祖国有怎样的未来,我们不妨就作出怎样的努力,选择把祖国建设得更好更强,选择用行动垫起祖国伟岸的高度。
五、综合性学习(共1小题)
材料一 央广网北京11月3日消息 2019中国科幻大会今天(3日)在北京园博园开幕。本次大会主题为“科学梦想、创造未来”,由国家电影局指导,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共同支持。包括来自北美洲、欧洲和亚洲等9个国家的近30位科学家、科幻作家、科普作家及全球科幻机构和组织代表,来自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成员单位、北京市有关部门、丰台区委区政府以及部分地方科协负责同志,以及科技工作者、科幻业界代表、影视界人士和科幻爱好者等1000余人参加开幕式。
材料二 科普科幻,是铸就科学之基、弘扬科学精神之桥,科幻是关于未来世界的梦想,最能展示科学之美、文化之美、人性之美。科幻文学是沟通科学与人文、自然与社会的桥梁,它植根于科技创新,服务于人民大众,是新时代科技事业和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幻文学创作是展现中国梦的重要载体,是引导人民群众坚定理想追求的重要力量,为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展现中国梦,是中国科幻作家的重要责任和特殊价值所在。
材料一:
材料二:
六、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军令状
①小镇在萍乡东,很古,石板小巷,粉墙黛瓦,还有戏楼,带着一种翰墨气息。这些,都在岁月里静默着。在岁月里静默的,还有傩面具。
②大前年,也就是2016年的春日里,柳丝刚拉长,王叔家就来了个客人,是镇书记。王叔见了,笑着让座,泡茶。他知道,书记来这儿,没别的事,一定是谈傩面具的事,他希望自己重操祖业。
③萍乡傩面具,天下闻名。
④萍乡傩面具,小镇为最。
⑤至于小镇傩面具的雕刻,自然首推王叔了。王叔祖上数代,都以雕刻傩面具为生。傩面具,是人们演傩戏时戴的,有的凶狠,有的温和,有的粗犷,有的庄重……当然,雕刻好后,还要用砂纸打磨,然后上油打蜡,光润如玉,才算完工。
⑥这是绝技。
⑦可是,王叔从爹死后,就再也不雕刻傩面具了。书记多次来劝:“王叔,不能让老手艺失传啊!”可是,王叔摇头,自己的爹一生雕刻傩面具,一生穷困。到死时,想吃一个油饼都没吃上,因此留下遗言——以后,家人不要再雕刻傩面具,养不了命。
⑧书记说:“王叔,那是过去,现在不一样了。”
⑨王叔仍摇头,他也不愿放弃手艺。再说了,和自己一批的老兄弟,现在都走的差不多了。没走的吧,他数数,也没人会雕刻傩面具。他担心,自己将来一闭眼,小镇傩面具大概就真失传了。因此,他喝口茶,这次松了口道:“就是雕刻了,也没人买啊。”
⑩书记一听有希望,忙放下茶杯告诉他,这个不用担心,市里最近提出“年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的口号,会扶持老手艺。
⑪王叔仍摇头,仍担心。
⑫书记发了狠话,王叔包雕刻,销售的事情,他来负责。
⑬“真的?”王叔眼睛亮了。
⑭书记拿出一张纸,掏出笔,唰唰唰地写下一行字递给王叔。王叔一看,是军令状。书记在纸条上写——王叔包雕刻,自己包销售,口说无凭,立字为据。
⑮王叔笑笑,收起纸条。
⑯书记也笑笑,走了。
⑰于是,王叔拿出旧木箱,打开,拿出雕刀、斧头、锯子等工具,拿了本地出产的香樟木,开始雕凿起来,一张张傩面具,在雕刀下显现出来,有的瞪眼大喝,有的胡须奓起,有的眉骨高耸,有的肌肉坟起……
⑱可是,很少有人上门来买,偶尔有小镇人买,也就是一两个。王叔急了,找到书记说“看样子要烂在手里。”
⑲书记劝他,别担心,赶快雕刻,到时会供不应求的。
⑳“真的?”
㉑“王叔,还信不过我啊!”
㉒王叔半信半疑地回去。果然,就有人来买了,从远处来的,一次买了几十个,说回去送亲戚朋友。接着,又来人了,也是从远处来的。慢慢地,人越来越多,是来买傩面具的,也是来看小镇风景的。
㉓这些人看到书记在网上发的傩面具照片就来了,在这里又是观景,又是拍照,等于给小镇做了免费广告,也给傩面具做了免费广告。
㉔王叔高兴得笑哈哈。
㉕那天,书记又找到王叔说:“不能这样摆地摊了。”
㉖王叔问:“咋办?”
㉗书记早已规划好,在镇街那边,是一套古色古香的房子,让王叔住进去,将傩面具摆在货架上。房子就成了铺子,门是香樟木排门,也打了蜡,亮晃晃的。门上挂着一个匾,黑色的,上写店名“王氏祖传傩面具”,字为行书,石青色。王叔看看地方说:“大了,浪费了。”书记说不浪费,将来有大用处。出商量台
㉘王叔半信半疑。
㉙铺子开张了,生意供不应求。
㉚王叔着急上火,找到书记说:“人家大老远来,买不到傩面具,不是待客之道啊!”
㉛书记也无奈,他说,自己走遍小镇,除了王叔,没人会雕刻,现在的年轻人,更是两眼抹瞎。说到这儿,书记抬头,想出个办法:“这些年轻人一旦学会,就不愁没货了。可谁教啊?”
㉜王叔急了:“我啊,我能教。”
㉝书记望望王叔摇头:“这是你老人家的家传绝技,不外传的。”
㉞“家传绝技咋的?不是说三年大变样吗?不外传咋能变样?不但要传,我还要传好。”王叔声音很响地说。
㉟“真的?”书记问。
㊱王叔点点头,学了书记的样子,拿了纸条,歪歪扭扭写了张军令状——说到做到,决不食言,口说无凭,立字为据。
㊲书记拿了纸条,哈哈大笑。
㊳第二天,一群年轻人进了王叔铺子,原来很大的铺子,一下变小了。书记打趣说:“王叔,现在铺子不浪费了吧?”王叔这才醒悟,原来,书记早为今天做了准备。
㊴他笑着示范起来。
㊵听说,小镇现在已成为旅游名镇了,主打项目就是傩面具。
(作者:余显斌。有删改)
【注释】傩(nuó)面具,是中国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傩仪、傩舞、傩戏。傩面具种类众多,造型各异,均为杨柳木和香樟木所雕,然后敷彩上漆,表现出粗犷朴拙、庄典华丽。
啄木啄啄,鸣林响壑
啄木鸟每天啄木成百上千次,通过啄木觅食、筑巢、求爱……可谓生命不息,啄木不止。
啄木鸟种类繁多、大小各异。除大洋洲和南极洲外,已知的220多种啄木鸟几乎遍布全球。黑枕绿啄木鸟是最常见的中型啄木鸟,体长约30厘米。宋代诗人王禹偁曾描写:“淮南啄木大如鸦,顶似仙鹤堆丹砂。嘴长数寸劲如铁,丁丁乱凿乾枯查……”不过,啄木鸟并非“丁丁乱凿”,而是有目的地凿。
大自然为啄木鸟做了巧妙的设计。它借助遒劲的对趾型脚趾,可以牢牢抓住树干。觅食时常在树干上作螺旋跳跃式攀升,并用喙连续敲击,笃笃作响。啄木鸟通过声音能准确刺探出害虫躲藏的位置,也可利用声波骚扰迫使害虫朝洞口逃窜。一旦发现昆虫的行踪,啄木鸟就迅速施行“手术”。啄木鸟的“手术刀”就是“劲如铁”的喙。这种有凹槽直通嘴里的凿子似的喙,不仅能轻松地啄开树皮、啄透木头,而且方便舌头的伸缩。其舌头有一对很长的弹簧般的舌骨角,舌骨角的曲张可使蚯蚓似的长舌伸缩自如。舌头尖端带有鱼钩似的倒刺和胶性的黏液。用喙啄开树木后,舌头在树皮缝隙或幽深的洞穴里又钩又粘,无论是昆虫还是其幼虫都无所遁逃。宋代的李廌对此有准确的描述:“剥啄绕树腹,卷舌利钩芒。”此外,啄木鸟还长着野核桃般的脑袋,这种外形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更重要的是其头部构造中有许多防震装置。
欧阳修说:“啄木不啄新生枝,惟啄槎牙枯树腹。”啄木鸟偏好在生病的树上觅食,是因为质地疏松、腐败中空的病树中隐藏着许多美味的蠕虫,在病树上觅食付出少,收获多。因此,“中园啄尽蠹,未肯出林飞”的啄木鸟,是名不虚传的森林医生,对防治森林虫害,发展林业很有益处。
啄木鸟啄木不仅为了吃,也为了住。西晋左棻有首四言古风《啄木诗》:“南山有鸟,自名啄木。饥则啄树,暮则巢宿……”
大斑啄木鸟是一种体长20多厘米、黑白红三色分明的小型啄木鸟。它们喜结连理后,夫妻会共同努力,轮流啄凿新婚洞房。它们一般会选择在高大粗壮、芯材腐朽的阔叶树树干上安家。为了遮风挡雨,其新居大门常常开在侧枝的下方。大斑啄木鸟的新居是“胶囊旅馆”的典范:圆形的大门直径4.5厘米左右,居室内径9厘米左右,纵深则达二三十厘米。
啄木鸟属于初级洞巢鸟,自己在树上打洞筑巢,而且它们特别喜欢住新房,只要条件允许,它们每年都会啄凿新巢,很少使用旧巢。由于森林中洞巢资源稀缺,啄木鸟遗弃的巢穴会成为戴胜、大山雀、灰棕鸟、白眉姬鹟等不会自己啄巢的次级洞巢鸟的“抢手货”。
全世界有1万多种鸟,大多数天生就是歌唱家,但啄木鸟没有婉转的歌喉。除了喧闹的大灰啄木鸟等少数种类以外,啄木鸟平时都比较安静,很少鸣叫。然而,每逢春暖花开,雄啄木鸟就会发出频繁而响亮的叫声,声调悠长而多变。这些叫声往往因为树洞的共鸣而特别响亮。
和许多生活在森林中的鸟类一样,雄啄木鸟往往只能靠叫声或敲击声来吸引异性。尽管它们的歌唱不像画眉那么热情,也不像乌鸫那么嘹亮,更不像百灵那么清脆,不能与其他空中居民一起合奏动人的乐章,但这并不妨碍它们为了繁衍生息而演奏爱的乐曲。
宋代有许多乐师用琵琶或古筝演奏,仿效林间啄木鸟的啄木声和叫声。诗人张来有一首别具一格的《啄木词》,生动真切地描摹了乐曲中啄木鸟的形象:“蠹虫老饱可乐,山静花深终日啄。雄雌相求飞且鸣,高枝砺嘴枝有声……”
“爪利嘴还刚,残阳啄更忙。千林蠹如尽,一腹馁何妨……”啄木鸟终日辛劳,乐在林间啄食蠹虫的献身精神,爪利嘴刚,勤啄林蠹的品格深受宋代诗人魏野的喜爱。的确,无论是吃,还是住,甚至求偶,啄木鸟都靠自己的勤劳啄木来解决,从不投机取巧。“啄木啄啄,鸣林响壑。”毫无疑问,啄木鸟确实是一种好鸟!
(作者:秦自民。有删改)
①已知的220多种啄木鸟几乎遍布全球。
②由于森林中洞巢资源稀缺,啄木鸟遗弃的巢穴会成为戴胜、大山雀、灰椋鸟、白眉姬鹟等不会自己啄巢的次级洞巢鸟的“抢手货”。
七、对比阅读(共1小题)
(一)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旧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二)赵准,藁城人,长身美髯,性刚毅方严,终日无情容,不轻言笑。年二十余,始读书。时有敏少年,日记数千言,赵先生耻居其下,日所诵书必与之埒① , 日不足,竟夜读忘寝。举顺天多试,为学官。王令诸郡王皆受经,为讲说甚详恳,门弟子常数十。矩矱②严,诸生步立皆有则。尤重背诵,以身先之,无倦,诸生侍侧凛凛。时太守有十子,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一日,闻赵先生严,自领其子来,且遗一朴③ , 广二寸,厚半寸,书其面曰:“专治五子一人,毋及余生。”诸子一望见,即凛然,皆折节受学守规。
(节选自《涌幢小品》)
【注释】①埒(liè):等同,齐等。②矱(yuē):尺度。③朴:同“扑”,打人的器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八、诗歌鉴赏(共1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九、作文(共2小题)
不知何时,微信已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它用最便捷的方式记录着丰富多彩的生活,用最新颖的形式展示着大千世界……那么,点开朋友圈你发现了什么?会发生什么故事?你可以链接生活,记叙故事;也可以展开想象,进行创作;当然你还可以对你发现的现象进行议论。
请以“我打开微信,点开朋友圈……”这句话为开头,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 ,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从生活出发,写出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秋天到了,蚂蚁忙着储备粮食,而蟋蟀却大声地在草丛里歌唱。当冬天来临时,蚂蚁可以美美地藏在洞穴里享受自己劳动的果实,而蟋蟀却会渐渐地被冻死在野外,它们的寿命往往只有三个月。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