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共同体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调研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越zhuō    退kuì   发bān     一丝不苟gǒu B . 裁zhónɡ   似kù    冽lǐng    屏息声liǎn C . zhōnɡ   战dū    刻juān    精竭虑dān D . 哮páo    遗zhǔ   首qiào     锐不可dānɡ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闭   关   B . 细   维   弱   化 C . 紧   带   亮   D . 涡   回   螺  
3、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泄气   峻工   拨款   摧枯拉朽 B . 潇洒   桅杆   浩瀚   眼花瞭乱 C . 杀戮   彰显   狼藉   振聋发愦 D . 捍卫   篡改   娴熟   沧海桑田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经过长时间的试验,主要问题一解决,其他问题就了。

②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________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

A . 迎刃而解    镇定自若 B . 不攻自破    从容不迫 C . 不攻自破    镇定自若 D . 迎刃而解    从容不迫
5、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椰风海韵,是海南最迷人的魅力所在,一排排高大的椰树________不结果,优雅地为海南街道撑出一列列绿伞,也是海南独有的风景线。________现在,大王棕等风景树取代了椰树,海南各个城市的街边,绿色椰伞越来越少,________这种让海南人骄傲的风景正在消失。

A . 即使    但是    因此 B . 如果    由于    而且 C . 即使    由于    因此 D . 如果    但是    而且
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同官衔的人佩戴不同的玉佩,根据行走时玉佩发出的声音就可以判断官员的等级,闻其声,知其人就是如此而来。

②在封建社会,玉对于权力的表现越来越系统化和制度化。

③玉器的颜色、大小、造型都象征着不同的等级。

④至高无上的天子用权力获得最上层的宝玉,不同品级的官员也因为权力的大小而获得不同品质的玉器。

⑤中国古代社会是阶级意识很浓厚的社会,各阶级各守本分而不僭越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

A . ②⑤③④① B . ⑤②③①④ C . ⑤③②④① D . ③②④①⑤
7、“他是一个极有趣味而具有多样性的人物,还是一个精研中国旧学的学者,是一个无所不读的读者,是一个哲学和历史的深入研究者,是一个雄辩的演说家。”文中的“他”指的是谁?(   )
A . 周恩来 B . 毛泽东 C . 贺龙 D . 邵力子
8、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
A . 五四运动 B . 北伐战争 C . 红军长征 D . 抗日战争
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四部分。 B . 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 C . 重视运用形象思维,采取多种文学手法,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是新闻特写与通讯的共同点所在。 D . 新闻特写往往是集中笔力,主要展示新闻事件的某一纵剖面,着重描写精彩瞬间。

二、句子默写(共1小题)

1、默写。

春冬之时,                                    ,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三、诗歌鉴赏(共1小题)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

(宋)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梢梢新月偃 , 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注释)①这首词为作者晚年罢相隐居江宁半山时所作。②偃:息卧。

(1)全词围绕“闲”字,从哪几个方面写词人的闲居生活的?
(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外阅读(共1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苏轼)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 , 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 , 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改)

(注释)①涂潦:泥沼雨水。②侪:同辈,同类的人。③锸:锹。④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⑤岁夫:明年的夫役。

(1)解释下列加点词。

沿阻绝(《三峡》)      

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      

武卫营      

全其城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3)苏轼在洪水泛滥之际,采取了哪些措施?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五、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小题。

北京时间2017年10月5日19时(瑞典当地时间13时),诺贝尔文学奖正式公布,今年的获奖者是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以表彰其“小说强大的情感力量,揭露我们与世界连接的虚幻感之下的深渊”。

今年诺奖可以算是“再爆冷门”。但是对中国读者而言,这位作家并不算陌生。

石黑一雄于1954年11月8日生于日本长崎,1960年随家人移民英国。曾就学于肯特大学和东安格利亚大学。年轻时即享誉世界文坛,与鲁西迪.奈保尔被称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以“国际主义作家”自称。曾被英国皇室授勋为文学骑士,并获授法国艺术文学骑士勋章。1989年,石黑一雄获得了在英语文学里享有盛誉的“布克奖”。其作品已被翻译成二十八种语言。其作品有《远山淡影》《长日留痕》《无可慰藉》《浮世画家》等,中文译本近年由译林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由于在童年时期便从日本移民英国,因而对石黑一雄而言,故乡更像是一种遥远而模糊的回忆。因此,他的小说虽然和故乡图景有着紧密联系,却并不直接体现,而是用回忆的方式娓娓道来。他的第一本小说《远山淡影》,便通过一位寡妇的回忆来呈现曾经的日本长崎,表面平静,内部沟壑丛生,小说出版后便获得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温尼弗雷德·霍尔比奖”。 

此后,石黑一雄正式走上小说创作道路。1989年创作的第三部长篇小说《长日留痕》更是为其获得国际性声誉,这本一改之前的写作模式,将回忆的背景从故乡日本挪到了英国,借此反思战争的残酷和人性。这本小说获得当年的布克奖,并且经过改编后被搬上荧屏。

目前 , 石黑一雄依然居住在英国伦敦。他最近一部和中国读者见面的作品是小说《被掩埋的巨人》。

(1)请你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2)请找出这则新闻的导语,并说说它的作用。
(3)石黑一雄能够获奖的理由是什么?
(4)“目前 , 石黑一雄依然居住在英国伦敦”一句中的“目前”能否删去?为什么?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高山流水

①那天我们是去寻山的。

②我们顶着碧蓝的九月,兴致勃勃地去寻山。那天的天气很高爽。我们的心灵跃动得很年轻,真是登峰的好日子——那座高峰,耸峙在梦境中,已经很久了。

③进入群山之中,坎坷曲折,就没有一条直路。山路虽然难走,我们心里明白,要攀登那座高峰,一定得耐心地走。何况山上到处有美妙的花草,蓊郁的林木,展开一片活鲜的绿!让我们的眉眼也绿了,心灵也绿了。

④生活在平地上的人,一旦爬上了高山,真不行。我们原是唱着歌来寻山的,不知什么时候,歌声已歇。山上美丽的景物,原先会引起我们一阵大叫的,不知什么时候,再没有精神去理睬。不错,山中有千般的好,可是,骄狂的人们哪,只能在马路上追逐,到山上来,就软弱得不如一只虫豸!

⑤盘盘旋旋,升升降降,路,不必说,愈往上爬就愈苦。时间,在山上。也失去了权威,日影已过午,看看那座峰尖,却似乎越来越远了。

⑥早晓得高峰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真不该来。

⑦山,并没请谁来!

⑧真的,山没有请谁来。山,威严地站在那儿,不假人以辞色,是我们自己要来寻山的。想登上绝顶,领受独立孤峰的喜悦,岂能不品尝寂寞赶路的况味?

⑨寂寞赶路,是我们真实的写照,我们是走在寂寞中了。有一半人掉了队,剩下的人一句话都懒得讲。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人的精神竟这么容易激扬而又容易消沉吗?想从记忆里找一句话鼓舞一下,看大家的脸色,我发现不是谈论哲学的时候!谈什么哲学?哲学在高山上完全没有用场。

⑩泉水的溅溅声,从静寂之中传来,这对我们是亲切的召唤。翻过一道山坡,就看到一条细细的泉水,从那边陡峭的山坡上,蹦蹦跳跳地奔下来,在我们的脚下回旋成一道溪流,而后扩展开向下游流去。看到这一股清泉,谁能不喜悦呢?尤其是攀援在群山中正感困顿彷徨的时候,我们怎能不以近乎感激的心情欢呼起来?

⑾那一线银丝,从峰坳里流出,忽隐忽现,简直如同幻影一般地柔弱,真不知道它靠什么力量,能在山岳中开出一条河道来。可是,壁立的山崖挡不住它,嶙峋的怪石阻不了它,终于穿过一切的障碍,奔腾而去!谁能回答,泉水,究竟是柔弱还是刚强?

⑿我们是来寻山的,没登上峰顶却已经颓唐;我们没想寻觅泉水,泉水却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⒀我们不该学学这一脉山泉吗?

⒁不管人们怎么想,泉水只是自顾自地唱歌。如果你喜欢音乐,应该到山中来,听一听山泉之歌, 有时爽朗如银铃;有时激越如仰天吟啸;有时又轻轻如情人的私语。懂么?山泉之歌是自然的音乐啊!世间的音乐家,有谁能把这一份灵秀.晶莹.活力,谱进美妙的曲子?除了山泉,谁能?

⒂在这崇山峻岭间,山泉的歌唱给谁听呢?其实,我们不必顾虑山泉歌唱给谁听,我们如果不来听,也有别的来听。山爱听,谷爱听,一切大自然的家族都爱听,也许他们更能听得懂。我想,也许山泉根本就不要唱给谁听,不然它不会唱得那么悠然,唱给自己听,就不需什么理由。要说理由,也许活力无限的山泉就爱唱歌;或者说,爱唱歌的山泉才有活力吧!

⒃山泉是活力无限的生命之泉啊!在水深处,上层虽然平滑如镜,下层仍然流动不息。在浅滩上,飞溅起雪白的珠花,冲击岩石,漱荡幽壑,向山峦要道路。山泉,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呈现着生生不已的流动。看遍种种的水,哪一种水能有山泉的生动?哪一种水又能有山泉的清澈?山泉,真像一片澄明而秀美的心灵啊!

⒄我们徘徊在泉水旁,不忍离开。

⒅我们不该学学这一脉的山泉吗?

⒆那天,我们终于登上了山峰。

⒇我们欣慰,不仅是因为到达封顶,更因为认识了高山和流泉——高山教我们以亘古的宁静,流泉教我们以永生的不息。

⒇⑴我们的生活中应该有歌,应该有高山流水之音的。

(1)结合全文,概括“我们”爬山的心情变化。

      →无精打采→      →喜悦感激→      

(2)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第⑨段在文中的作用。
(3)本文语言生动优美,请具体分析第⒃段中画线的句子。

在水深处,上层虽然平滑如镜,下层仍然流动不息。在浅滩上,飞溅起雪白的珠花,冲击岩石,漱荡幽壑,向山峦要道路。

(4)结合全文看,本文以“高山流水”为题,好在哪里?
(5)作者寻到了高山流水的真谛,你从文中“寻”到了什么?(至少三点)

六、作文(共1小题)

1、写作按要求作文。

  也许你只是一滴雨露,但你怎能忘却自己滋润的一颗小草快慰的欢笑?也许你只是一抹阳光,但你怎能忘却你拔开阴霾天空时人们眼中希翼的眼神?生活是一首乐曲,如果没有你敲击的或高昂或低沉的音符,又如何能奏出甜美的旋律?

  请以“我也是生活的主角”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文体自选;文章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共同体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调研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