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十二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7小题)

1、将四组生理状态相同的神经肌肉标本(离体的青蛙坐骨神经及其支配的腓肠肌))分别浸润在相同浓度的NaCl溶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以相同的电极分别刺激四组标本的神经,检测肌肉收缩的力量.各组标本所处条件及实验结果见表:


培养瓶中气体

温度(℃)

肌肉收缩的力量

第一组

空气

25

+++++

第二组

空气

5

++

第三组

氮气

25

++

第四组

氮气

5

+

注:“+”越多表示力量越大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该实验中,影响细胞呼吸的环境因素只有温度,没有pH值 B . 理论上分析,四组实验的神经肌肉标本都会有二氧化碳产生 C . 氮气环境中肌肉细胞也可以有氧呼吸,为肌肉细胞收缩提供ATP D . 肌肉收缩力量差异的原因是:不同条件下,细胞呼吸提供的ATP多少不同
2、脲酶能够将尿素分解为氨和CO2 , 其活性位点上含有两个镍离子,在大豆、刀豆种子中含量较高,土壤中的某些细菌也能够分泌脲酶.实验室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了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M,并分别研究了培养液中Ni2+、Mn2+和尿素浓度对细菌M脲酶产量的影响(说明:研究某一项时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离子浓度(%)

0

0.0005

0.001

0.005

0.01

0.05

脲酶产量

(u/mL)

Ni2+

0.02

0.056

0.067

0.28

0.36

0.08

Mn2+

0.031

0.21

0.28

0.31

0.37

0.085

尿素浓度(%)

0

0.2

0.4

0.6

0.8

1.0

脲酶产量(u/mL)

0

1.15

1.60

1.73

1.45

0.28

A . 所有脲酶都在核糖体上合成且在内质网上加工使其与镍结合才具有活性 B . 实验表明培养液中Ni2+和Mn2+对脲酶的影响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C . 细菌M合成脲酶需要尿素诱导,尿素的最适诱导浓度在0.4%﹣0.8%之间 D . 凝胶色谱法分离脲酶时,脲酶比其他小分子蛋白质在凝胶柱中移动更慢
3、甲、乙分别为物质进出细胞的坐标图和模式图,物质进出细胞与膜的结构有关.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乙所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没有共同点 B . 由于膜对Na+通过具有选择透过性,所以细胞膜帮助Na+跨膜运输蛋白只有一种 C . 膜的选择透过性既与磷脂分子和水的亲疏有关,又与蛋白质的种类和结构有关 D . 婴幼儿肠道吸收乳汁中的免疫球蛋白的过程可用图乙中的跨膜运输方式表示
4、某研究小组从有机废水中分离微生物用于废水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后进行灭菌 B . 转换划线角度后需灼烧接种环再进行划线 C . 接种后的培养皿须放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 D . 培养过程中每隔一周观察一次
5、下列几种实验装置中,其中有错误的是(  )
A .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 B . 叶绿体色素分离实验 C .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验证实验 D . 果酒发酵实验
6、图是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设计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中A处应为“演绎推理”,比如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就属于此过程 B . 图中B处应为“因变量”,比如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酶浓度就是此变量 C . 图中C处应为“无关变量”,比如探究甲状腺激素作用,有无甲状腺激素就是此变量 D . 图中D处应为“干扰因素”,比如血红蛋白不适用于根据颜色反应的蛋白质成分鉴定
7、如图所示为部分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Ⅰ﹣Ⅳ代表细胞的生命现象,细胞1具有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的特征,细胞2可以无限增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Ⅰ﹣Ⅳ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的是Ⅰ、Ⅳ B . 成体干细胞能够分化成浆细胞、肝细胞等,体现了细胞核的全能性 C . 细胞2与正常肝细胞相比,代谢旺盛,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活性更高 D . 效应T细胞作用于细胞1和细胞2使其坏死,此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二、非选择题 (共4小题)

1、植物叶片气孔的开放程度对其光合作用强度有较大的影响.为了探究影响气孔开闭的因素,研究人员先后进行了如下相关研究.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Ⅰ.利用相同的蚕豆叶片,按如图1四个装置图进行预实验:

4小时后,取4组蚕豆叶片,撕取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显微观察每组叶片的气孔开闭情况,结果记录如表:

气孔开闭情况

组别

完全开放(%)

半开放(%)

关闭(%)

甲组

40.0

42.0

18.0

乙组

1.0

11.0

88.0

丙组

21.0

42.0

37.0

丁组

15.0

23.0

60.0

Ⅱ.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番茄叶片的气孔导度(气孔开放程度)和胞间CO2浓度.结果如图2.

(1)该预实验的目的是      
(2)请根据上表数据,在答题卡的坐标图中用柱形图表示Na+和K+对气孔开闭影响的实验结果
(3)为进一步探究Na+和Ca2+对豌豆叶片气孔开放的复合影响,请补充设计思路.

①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再取三个烧杯编号,分别加入pH为7的100mLCaCl2溶液、      和蒸馏水.

②取相同的蚕豆叶片,分别置于上述三个烧杯中.

③将烧杯置于适宜光照条件下照射4h.

④从上述三组叶片上撕取下表皮若干,制作临时装片,观察、记录并统计实验结果.

(4)随着土壤含水量降低,气孔导度降低,胞间O02并未因光合作用消耗而降低,反而逐渐升高,对此有两种不同观点:观点一认为光合产物的输出变慢,导致细胞内光合产物积累,阻碍了CO2吸收利用;观点二认为水分亏缺导致叶绿体片层结构破坏,从而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      反应,而且不能恢复.
(5)为验证上述观点,将培养在土壤      (填“高”或“低”)含水量条件下的番茄幼苗分为两组,实验组番茄幼苗进行      处理,对照组保持原有状态.若实验组番茄幼苗光合速率       , 则观点二成立.
(6)研究发现,植物的气孔一般长约7﹣30μm,宽约1一6μm,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大小为1一90μm不等.据此分析,雾霾天气对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影响是      
2、中国水仙是传统观赏花卉,由于其高度不育,只能进行无性繁殖,因而品种稀少.为了探究中国水仙只开花不结实的原因,有研究者开展了染色体核型分析实验,先制作了临时装片进行镜检、拍照,再对照片中的染色体进行计数、归类、排列,主要步骤如图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取新生根尖作为实验材料的主要原因是      
(2)实验过程中用1mol•L﹣1HCl 解离的目的是      
(3)该实验采用卡宝品红作为染色剂,与卡宝品红具有相似作用的试剂有      (填序号).

①双缩脲试剂   ②醋酸洋红液   ③龙胆紫溶液   ④秋水仙素溶液

(4)镜检时,应不断移动装片,以寻找处于      期的细胞进行拍照.
(5)由图2核型分析结果,得出推论:中国水仙只开花不结实的原因是      
(6)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推论,可以优先选用      (填序号)作为实验材料进行显微观察.

①花萼  ②花瓣   ③雌蕊  ④花药  ⑤花芽.

3、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      ;然后,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      
(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      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      
(3)示意图A和B中,      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

(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      的含量,同时可以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      的利用率.
4、血红蛋白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红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负责血液中O2或CO2的运输.请根据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流程图回答问题.

(1)将实验流程补充完整:A为       , B为       . 凝胶色谱法是根据      而达到蛋白质分离的有效方法.
(2)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       , 洗涤次数过少,无法除去      ;离心速度过高和时间过长会使      一同沉淀,达不到分离的效果.洗涤干净的标志是       . 释放血红蛋白的过程中起作用的是      
(3)在洗脱过程中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0mmol/L的磷酸缓冲液(pH为7.0)的目的是       . 如果红色区带       , 说明色谱柱制作成功.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5-2016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十二中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