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同步训练

年级: 学科: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7小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在遭受强烈地震后,尼泊尔面临着饮用水、食品、帐篷等物资短缺,基础设施损坏严重,救援工作很难开展。 B . 社区“我为保护古井出份力”活动彰显了这样的理念:“五水共治”不只是政府的事,它还需要我们每一个市民的积极参与。 C . 她工作能力强,担任初三(2)班班长和校学生会主席两个重要岗位,多次组织学校大型的文艺活动和体育比赛。 D . 不可否认,无论是岳飞、文天祥还是闻一多、朱自清,他们身上体现了我国传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是一脉相承的。
2、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刚走到校门口,我就看见一幅写着“向闻一多先生学习”的巨大标语。 B . 我们朗诵着《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去呢? C . 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 . 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3、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水(xī)    高(mí)     独(cái)    气冲牛(dòu) B . 白(piǎo)  补(xiào)   门(yá)     而不舍(qiè) C . 然(hè)    深(xiāo)   微(shuāi)  目不园(kuì) D . 果(shuò)   高(biāo)  无(xiá)    乎不同(jiǒng)
4、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群蚁排衙:这里指整齐地排列着) B .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校补:校对补充) C .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 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心会神凝:注意力集中,用心熟悉通晓) D .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 , 声震天地!(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5、下列句子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文化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发展了数千年,终于开始面对世界,同时,西方的学术思想与研究方法也日新月异地走向中国。 B . 考试前夕,我班学习委员李军连发了几天高烧,使他痛心疾首 , 焦急万分。 C . 在近期举行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中,有些青年歌手面对常识性的综合素质测试题无动于衷,哑口无言 , 令观众非常遗憾。 D . 日本帝国主义者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可是日本部省却别有用心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小学课本,掩盖战争罪行。
6、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彭湃的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B .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C .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即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D . 杜甫晚年,疏赖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
7、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要给我们________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②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________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③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________而出。

④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________了。

A . 衰弱  凝结  蓦然  一反既往       B . 衰弱  凝固  赫然  一如既往 C . 衰微  凝固  蓦然  一如既往 D . 衰微  凝结  赫然  一反既往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①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   阴、分阴。      

②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③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2、在下列句后的括号中指出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②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      

③(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④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他要给我们shuāi wēi      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2)十年艰辛,一部“校补”hè rán      而出。

(3)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dié qǐ      ,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kāng kǎi lín lí      ,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4)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ɡāo biāo      

三、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选文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2)“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这句话中的“这”指代什么?

(3)文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

(4)体会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5)体会“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的含义以及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2、阅读选文

闻一多先生上课

汪曾祺

    ①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

    ②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待了一年。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图书馆在楼上。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魏建功先生的书斋叫“学无不暇”,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

    ③西南联大校舍安排停当,学校即迁至昆明。

    ④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⑤楚辞班人不多。闻先生点燃烟斗,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⑥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的、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⑦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他也讲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河岳英灵集》,但是讲得最多,也讲得最好的,是晚唐。他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李贺,同时讲到印象派里的点画派,说点画看起来只是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似乎不相连属,但凝视之,则可感觉到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讲唐诗,必须本人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有谁能办到?闻先生讲唐诗的妙悟,应该记录下来。我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上课从不记笔记。听说比我高一班的同学郑临川记录了,而且整理成一本《闻一多论唐诗》,出版了,这是大好事。

    ⑧我颇具歪才,善胡诌,闻先生很欣赏我。我曾替一个比我低一班的同学代笔写一篇关于李贺的读书报告﹣﹣西南联大一般课程都不考试,只于学期终了时交一篇读书报告即可给学分。闻先生看了这篇读书报告后,对那位同学说:“你的报告写得很好,比汪曾祺写的还好!”其实我写李贺,只写了一点: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这也是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对学生鉴别的标准: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只抄书,无创见。

(选自《人间草木》)

(1)选文①②段用了两个事例来体现“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请简要概括这两个事例。
(2)结合文意说说第⑥段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

(3)汪曾祺为同学代笔写的读书报告为什么会受到闻先生的赞赏?
(4)请你发挥想象,把闻一多先生教古代神话时学生听课的情景描写出来。(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和一个成语,60字左右)

四、综合题(共1小题)

1、某班开展“走近闻一多”的主题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请用简洁的文字向同学介绍闻一多。
(2)根据《邓稼先》和本课内容拟写对联。

上联:      唐诗杂论      

下联:邓稼先两弹一星刻苦钻研

(3)陈洁同学为本次活动写了结束语。下面是结束语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她修改。

    真正美丽的生命应该像闻一多先生那样,执着地追求着真善美。它不会趋炎附势地扭曲自己的形象,不会莫名其妙地涂改自己灵动的线条。【A】有时,它也许会被冷酷地阻断有时,它也许会被无情地搁浅。【B】但是,生命之所以美丽,正在于它始终高扬着一个美丽的主题的原因:在生命的底蕴中,始终流动着人类对世界最纯粹的良知与渴望。【C】希望闻一多的精神在新时代里能够继续被发扬和继承。

①【A】处画线句子的方框内应填的标点符号是      

②【B】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③【C】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将“      ”和“      ”调换位置。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同步训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