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市2020-2021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复习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活动一(共1小题)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从当下悄然兴起的“国学热”可以看出,中国人在改革开放取得了物质文明的巨大进步之后,开始自觉地关注精神文明发展。人们重拾国学,_______________(试图  企图)到传统文化中去寻找对症治疗的良方,或希望通过学习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灿烂文化,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国学热”也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中国传统文化yuán远流长,_______________(绵延  蔓延)数千年,至今仍然充满活力。

(1)给加下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yuán      远流长

(2)为文中横线处选择一个合适的词语。

                

二、活动二(共3小题)

1、诗言志,诗传情。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入相应的句子。

在古诗词中,诗人们有时会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痛苦烦忧的情感,比如:辛弃疾在《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的“把酒问姮娥:被白发,①      ?”表达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秋瑾在《满江红》中的“②      ,秋容如拭”借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和怨幽;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的“何当共剪西窗烛,③      。”以假想日后重逢谈心的喜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也有很多诗词表现了诗人们的从容自信,比如:苏轼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以“④      。谁怕?⑤      。”表现了他面对风雨忽至,却仍有顶风冲雨的从容;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的“⑥      ,⑦      。”表现的是尽管诗人前路障碍重重,却仍满怀乐观自信。

而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的“⑧      ?⑨      ”表现的是在国家有难时视死如归的抉择,正如孟子所言:二者不可得兼,⑩      

2、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题。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①此诗为天宝年间,作者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②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

(1)用自己的语言将“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句的画面描写出来。
(2)尾联中有“长安不见使人愁”句,说说作者“愁”的原因。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答李大临学士书

修再拜。人至,辱书,甚慰。永阳穷僻而多山林之景,又尝得贤士君子居焉。修在滁之三年,得博士杜君与处,甚乐,每登临览泉石之际,惟恐其也。其后徙官广陵,忽忽不逾岁而求颍,在颍逾年,差自适,然滁之山林泉石与杜君共乐者,未尝辄一日忘于心也。

今足下在滁,而事陈君与居。足下知道之明者,固能达于进退穷通之理,能达于此而无累于心,然后山林泉石可以乐,必与贤者共,然后登临之际有以乐也。

(有删节)

(二)

与韩忠献王

某再拜启。山州穷 , 比乏水泉。昨夏秋之初,偶得一泉于州城之西南丰山之谷中水味甘冷。因爱其山势回抱,构小亭于泉侧,又理其傍为教场,时集州兵、弓手,阅其习射,警饥年之盗,间亦与郡官宴集于其中。方惜此幽致,思得佳木美草植之,忽辱宠示芍药十种,岂胜欣荷!山民虽陋,亦喜遨游。今春寒食,见州人靓装盛服,但于城上巡行,便为春游。自此得与郡人共乐,实出厚赐也。愧刻愧刻。

(选自《欧阳修全集》)

(注释)①辱:谦词,即承蒙。②永阳:今安徽来安。下文的“滁”“颍”分别指安徽的滁县、阜阳。③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知道: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④比:比较。⑤辱宠:谦辞,意为辱自己的身份来宠爱我。⑥岂胜欣荷:这真是难以承受的欣喜和恩宠啊。

(1)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1)
A . 每登临泉石之际            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B . 惟恐其也                    秋草独寻人后(《长沙过贾谊宅》) C . 山州穷                    湖中人鸟声俱(《湖心亭看雪》) D . 警饥年之盗                属予作文记之(《醉翁亭记》)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偶 得 一 泉 于 州 城 之 西 南 丰 山 之 谷 中 水 味 甘 冷。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永阳穷僻而多山林之景,又尝得贤士君子居焉。

②自此得与郡人共乐,实出厚赐也。

(4)(一)文是欧阳修给李大临的回信,他认为李大临能做到“山林泉石之乐”“登临之乐”。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5)(一)(二)选文都写了与人“共乐”,分别表达了欧阳修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三、活动三(共2小题)

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正能量”的主题阅读

(材料一)

马年春晚上开心麻花的小品《扶不扶》中,一句“人倒了可以扶起来,人心要是倒了就扶不起来了!”传遍了大江南北,笑料十足的小品演绎,不仅仅是讽刺了一个可怜而有可悲的社会现象,更多的是影射出当今社会人心的冷漠。

无独有偶,就在小品播出后不久,新闻中、网络上报道了多起因摔倒而无人敢扶或是被人扶起后被诬陷的一幕一幕。2015年4月18日,跟团到北京旅游的周阿姨,在八达岭长城脚下摔倒,面部朝下,十几分钟后,赶到的老乡将她扶起送医,但最终没能抢救过来。49岁的周阿姨死因是摔倒时失去意识,面部朝下,嘴和鼻子贴地致使无法呼吸,脑重度缺氧,最终导致死亡。

(材料二)

近日,支付宝推出了一款名为“扶老人险”的险种。截至20日晚间,投保人数已超过5万,“80后”和“90后”是绝对的主力,其中“90后”在所有投保用户中超过57%。

记者采访了解到,“扶老人险”保费为3元,保期一年。投保后,如果不幸发生“好心扶起受伤老人反而被讹”的意外状况,投保人最高可获得2万元的法律诉讼费用赔偿。除此之外,“扶老人险”还会赠送投保人全年的法律咨询服务。

(材料三)

我们都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每个人都在传递正能量活动中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一个角色。有人是传递正能量的发起人,精神最为可敬;有人则是正能量的忠实传递者,也颇难能可贵。然而,还有一种人,是“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的杨朱之徒,对别人的帮助和支持一概来者不拒,却不肯为别人送去一点正能量,正能量的传递到他那里就戛然而止。我们若能做一位正能量的发起人,那自然是最为光荣的,退而求其次,也应做一个正能量的忠实传递者,无论如何,不要让正能量的传递终端在你的手里。

正能量的传递,就投入和产出之比,可以说是世界上社会效益最好的一项活动。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其影响之大自不必说,就是平时生活中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和颜悦色的问候,一次热情周到的服务,或给老人让个座,帮盲人过马路,扶起摔倒的孩子,举手之劳,片刻之功,也同样可以使人感到正能量无比,并影响到他也去把正能量传递给别人。比如,坐过劳模李素丽公交车的乘客,接受了她热情周到的服务,一天都会暖洋洋的,也可能会用同样的心情和态度去服务他人,传递正能量。而被人民好公仆吴天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感动的居民们,也会很自然地把对吴天祥的感激之情用于自己的工作上,去奉献正能量给别人①……他们都在积极地发起或传递正能量,在他们周围,就形成了一个个充满温馨友爱的小环境,而这样的小环境多了,社会的大环境也会越来越好。

我们正在建设和谐社会、美丽中国,需要源源不断的正能量作为动力支持,以使人们心态更加积极、阳光,风气更加淳朴、和善。那么,每个人都应力争做一个正能量的发起人或传播者。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做到“力到处,常行好事;力欠处,常有好心”② , 就值得称道嘉许,就是一个合格的正能量传递者。那么,坐而论道,不如身体力行,让我们大家都投入传递正能量的队伍,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传递正能量,就从每天早晨开始,从每件小事开始。

(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1)
A . 材料一中周阿姨的死亡不仅仅是讽刺了可怜而有可悲的社会现象,更影射出当今社会人心的冷漠。 B . 只要投保了“扶老人险”的险种,一旦发生“好心扶起受伤老人反而被讹”的意外状况,投保人最高可获得2万元的法律诉讼费用赔偿。 C . “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的人,就是对别人的帮助和支持一概来者不拒,却不肯为别人送去一点正能量的人。 D . 文章最后一段中的“坐而论道,不如身体力行”,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中学生,传递正能量,也要量力而行。
(2)请你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事例,说出你对画线句②“力到处,常行好事;力欠处,常有好心”含义的理解。
(3)请你说说(材料三)的画线句①中,列举李素丽和吴天祥的事例有何作用。
(4)英国心理学大师理查德·怀斯曼的《正能量》出版后,“正能量”成为最受大家欢迎的流行语,结合三则材料,说说你对社会“正能量”的理解。
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神秘的大黑猫

张爱国

①那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

②接近中午,我和母亲赶着九只鹅到一个小村时,鹅们热得一只只瘫伏在地上,再也走不动了。我抱怨母亲刚才在集市上不该因为一斤少了两分钱而不愿把鹅卖掉,又问她村子里有没有熟人,歇一会儿再走。母亲说:“听说你莲姨家就在这村,但快到吃饭时间了,去了不好。”我说:“再走下去,鹅会热死的。”

③母亲叹口气,向一个挑水的人打听莲姨家在哪儿。母亲刚说出莲姨的名字,一旁院子里就有人惊喜地叫道:“是我翠姐吗?我翠姐找我吗?”说话的人已经从院子里跑出来,一把抓住我母亲的手,“真是我翠姐啊,哪阵风把我翠姐给吹来了……”

④走进莲姨家,我第一眼看到的是桌子上一段筷子长的腊肉,颜色蜡黄,油糊糊的。我的眼光被紧紧地吸引了,舌头也不由地舔起嘴唇——自从父亲生病,我几乎就忘了肉的味道。母亲一把拽过我,又狠瞪我一眼。莲姨看了看那段肉,拿起走向厨房。母亲急忙拦上:“他莲姨,我又不是外人,别浪费了,留着待客。”

⑤“翠姐你就是客,翠姐还从来没来过我家。”莲姨推开我母亲,看着手里的肉,“这是家里现成的,又不是特意为你买的……”

⑥母亲最终拗不过莲姨,叹口气没再说什么。

⑦莲姨又从厨房里出来,对我母亲说:“翠姐你坐会儿,我去抱点柴草。”

⑧莲姨出去后,我到后院上厕所,却见隔壁后院里,莲姨和一位高个子妇人在低声说着什么。我有点疑惑,莲姨家的柴草怎么在别人家院子里?

⑨不一会儿,莲姨抱回柴草,就和我母亲在屋里说笑着择韭菜。

⑩“莲子,你家那只死鸡,这两天又到我家下蛋了。”说话的是隔壁那位高个子妇人,她一进门就将两个鸡蛋递给莲姨,看到我母亲,似乎很吃惊,“哟,来客人啦。”

⑪“我翠姐,娘家好姐妹。”莲姨攥着两只鸡蛋,热情介绍道。

⑫高个子妇人和我母亲寒暄了几句,出了门,刚到院门口,突然大叫:“猫!猫!莲子,大黑猫叼走了肉……”

⑬“啊……”莲姨惊叫着往外跑。我和母亲也跟着往外跑。

⑭“跑……跑这里了。”高个子妇人指着一小片矮树丛,“二孬子家这只大黑猫,真是太坏了,前几天也叼了我家的肉。”

⑮我们在矮树丛里找了一会儿,既没找到大黑猫,也没找到肉。母亲说:“他莲姨,不找了,猫这东西是精怪,你知道它把肉叼哪了?”

⑯“是我太大意了,不该放在灶边的窗台上。”莲姨十分懊恼地说,“翠姐,你在家歇会儿,我到集市上,去去就来……”

⑰“你把我当姐妹吗?”母亲一把拉住莲姨,突然生气起来,“又不是你不给我吃,是被猫叼走了。这热死人的天,还去买什么呀……”

⑱莲姨不听,坚持要去集市上买肉,直到高个子妇人也劝,她才不再坚持。

⑲这顿饭,莲姨共烧了三个菜:一个炖鸡蛋,一个炒韭菜,一个炒白菜。其中炖鸡蛋被莲姨几乎全倒进了我的碗里,但我母亲又从我碗里分出一半给莲姨的儿子弓子。莲姨骂弓子不懂事,又对我母亲说:“翠姐,俗话说脸上无笑不迎客,桌上无荤不待客’,我却……”

⑳“别说了他莲姨,我们是姐妹。”母亲笑了笑,“就当我们省给了大黑猫……”

㉑“大黑猫?什么大黑猫……”弓子吃惊地问我母亲——他刚从他姑姑家背回几斤米,不知道大黑猫叼肉的事。莲姨瞪他一眼:“多嘴!没礼貌!门口吃去!”弓子端着碗出去了。我也端着碗跟出去。

㉒到了门外,弓子低声问我大黑猫的事。我将大黑猫叼肉的事说了。弓子惊呆了好一会儿才说:“那个肉还是过年时买的,我妈只在三十晚上烧了一小碗。”弓子的眼泪下来了,“后天要把我爹葬进老坟里,我妈留着那块肉,给葬我爹的人吃……”

㉓“该死的大黑猫!”我愤愤地说,心里想的是要不然我现在就能吃上了肉。

㉔“怪了怪了!哪来的大黑猫?我们村就九户人家,没哪家有大黑猫啊,我也从来没听过有大黑猫啊……”弓子正说着,莲姨大声地喊他进屋去。

㉕饭后,母亲在后院上厕所时,突然大叫:“猫!猫!大黑猫……”我们跑出去时,看见母亲倒提着一只嘴里流着血、身子还微微颤动的鹅。我很吃惊,什么样的大黑猫,竟然把我家最大最厉害的大公鹅都咬死了?

㉖我们回家时,母亲坚决要把那只被大黑猫咬死的鹅留给莲姨。莲姨再三推辞不掉后,扑到我母亲肩上,嚎啕大哭。

(选自《2018年中国小小说精选》)

(1)阅读这篇小说,按要求补全小说的主要情节。

开端:莲姨因考虑是否要用腊肉招待客人而陷入两难境地。

发展:      

高潮:弓子揭穿“神秘大黑猫”叼走腊肉的谎言。

结局: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请联系上下文加以分析。

①莲姨看了看那段肉,拿起走向厨房。

②莲姨再三推辞不掉后,扑到我母亲肩上,嚎啕大哭

(3)小说着力塑造了“莲姨”这一人物形象。有人觉得她热情好客,有人觉得她虚伪小气,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4)小说以“神秘的大黑猫”为题有什么好处?请从情节设计和主题表达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四、活动四+卷面(3分)(共2小题)

1、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请,延迟了今年的开学时间,将每个学生分成了疫情期间与后疫情期间两个阶段。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时间节点,谈谈自己疫情期间在家学网课的利与弊;也可以谈谈后疫情期间返校复学后,线上线下学习如何有效衔接?250-300字。

A

时间节点:疫情期间;

学习状态:居家网课;

交流主题:我谈网课的利与弊。

B

时间节点:后疫情期间;

学习状态:返校复学;

交流主题:线上线下学习如何有效衔接?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写作。

这个春天,本应该和许多春天一样,

照样花红柳绿,草长莺飞。

蛰伏了整整一个冬天的人们,

流连于青山绿水,向往着诗与远方……

这个春天,催生了一个新的词汇——逆行者,

让我们学会了理智的审视,

懂得了大自然的规律不可抗拒,

这个春天凝聚的力量坚不可摧……

张岱通过描绘这个春天来追思缅怀,逆行者塔鲁消逝在春光普照大地的前夜,格力团队在这个春天承担起社会的责任与使命,全民阅读节在这个春天缓缓走来……

这个春天啊,我们有多少话要倾诉,请以《这个春天》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写、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舟山市2020-2021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