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小题)
二、句子默写(共1小题)
三、名著阅读(共1小题)
①和②处的位置名称分别是 和 。请选择其中的一处介绍:
阅读方法 |
助读资料 |
|
关注情节 |
探究小说人物,一般可以关注情节突变处。如一个人突然闯入别人的生活或者突然从生活中消失,导致人物命运发生改变。《骆驼祥子》中就有很多这样的情节突变处:大兵突然出现,夺走了祥子的新车,让他长久的努力化为泡影;小福子绝望自杀,让祥子精神彻底崩溃…… |
请列举因人物突然出现或消失而导致祥子命运变化的两个情节。(助读资料涉及的情节除外) |
四、基础知识综合(共1小题)
很多人认为,“中医”是中国医学或者是中国大夫的意思,把“中医”的“中”理解为中国”。_____。______。______。古代的医学理论认为,人体的阴阳保持中和才会取得平街,不会生病。若阴阳失衡,则疾病必来。《汉书·艺文志》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这说明“中医”一词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已经出现了。明朝末年“中药”一词出现。在西医传入中国以前,中国所有的医学典籍中都没有“中药”一说,人们把“中药”称为“本草”,或者称为“药”。20世纪20年代,人们才将“本草”称为“中药”,以明显区别于“西药”。所以“中药”一词与西医的传入毫无关系,而“中医”一词是中国国有的,与西医的传入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
①《管子·内业》“定心在中”及“正心在中”等,都是形容心境达到了定、正、静的状态,“中医”的“中”字正是源于这些思想。
②老子说:“致虚,恒也;守中,笃也。”这里的“中”就是指心境。
③其实不然,“中医”的“中”在古代是“中和”的意思。
五、综合性学习(共1小题)
①美味的果肉,健康的保障。
②绿色好水果,果真很出色。
③好吃的水果,美丽的首选。
我喜欢 (填写序号),理由:
广告词:
六、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有一天下午鲁迅先生正在校对着瞿秋白的《海上述林》,我一走进卧室去,他从那圆转椅上转过来了,向着我,还微微站起了一点。
“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刚刚我不是来过了吗?怎么会好久不见?就是上午我来的那次周先生忘记了,可是我也每天来呀……怎么都忘记了吗?
周先生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
梅雨季,很少有睛天,一天的上午刚一放睛,我高兴极了,就到鲁迅先生家去了,跑上楼还喘着,鲁迅先生说:“来啦!”我说:“来啦!”
我喘着连茶也喝不下。
鲁迅先生就问我:
“有什么事吗?”
我说:“天睛啦,太阳出来啦。”
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了就认识,青年人现在都太忙了……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反正这费了工夫不是他的。这存心是不太好的。”
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鲁迅先生的原稿,在拉都路一家炸油条的那里用着包油条,我得到了一张,是译《死魂灵》的原稿,写信告诉了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不以为稀奇。许先生倒很生气。
鲁迅先生出书的校样,都用来揩桌子,或做什么的。请客人在家里吃饭,吃到半道,鲁迅先生回身去拿来校样给大家分着,客人接到手里一看,这怎么可以?鲁迅先生说:
“擦一擦,拿着鸡吃,手是腻的。”
到洗澡间去,那边也摆着校样纸。
鲁迅先生从下午二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完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吃完茶走了,或者还没走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籐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
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晴,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这一支烟还没有吸完,许先生差不多就在床里边睡着了。(许先生为什么睡得这样快?因为笫二天早晨六七点钟就要起来管理家务。)海婴这时在三楼和保姆一道睡着了。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么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象夜里那样高大。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附他说:
“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
鲁迅先生包一个纸包也要包得整整齐齐,他常常把要寄出的书,从许先生手里拿来自己包。许先生本来包得多么好,而鲁迅先生还要亲自动手。
鲁迅先生把书包好了,用细绳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连一个角也不准歪一点儿或偏点儿,而后拿起剪刀,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
就是包这书的纸都不是新的,都是从街上买东西回来留下来的。许先生上街回来把买来的东西一打开随手就把包东西的牛皮纸折起来,随手把小细绳卷了一个圈。若小细绳上有一个疙瘩,也要随手把它解开的,准备着随时用随时方便。
(作者:萧红。有删节)
①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②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 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①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②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特别重视“简洁”。
③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从原料讲,要是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些不可征验、浮游无着的话;从写作讲,要是诚恳的、严肃的,不取那些油滑、轻薄、卑鄙的态度。
少年书架
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小时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然后是班级姓名。手里托着书,美滋滋看着,心里有份庄重。有种没来由的稳妥。
②学期末,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泛着淡淡的黄。细心收起来,放到纸箱里,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
③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意荡漾啊!罗列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
④那是王老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钉在墙上的,美其名曰:书架。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久别的朋友,细腻腻,温暖。
⑤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⑥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的?
⑦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⑧那时,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当然,我也会悄悄想:什么时候,我也会真的拥有一个那样的小小书架?
⑨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地飘着。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连声道:“够了,够了!”
⑩什么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爸爸兴奋着。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⑪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拣,捡来这能用的木料。
⑫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放了学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边,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乎。
⑬天,静静的;阳光,亮亮的。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过。
⑭小小的书架成了!
⑮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爸爸涂漆,一遍又一遍,慢慢地,小小书架成了土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
⑯风来,漆干。抱起书架,放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放满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⑰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它在身边,不离不弃,不恼不怒。经历各种漂泊,它伴着我,慢慢换了容颜。
⑱家里也已拥有大大的书架,是从大商场选购来的,开阔大气。_______________。
⑲如果有一天,要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改动)
①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②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七、对比阅读(共1小题)
(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二)伊犁①城中无井,皆出汲水于河。一佐领②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但汲水须修长绠③耳。知古称雍州土厚水深,不谬④也。
【注释】①伊犁:今新疆境内。②佐领:地方官员。③绠:绳子。④谬:荒谬,错误。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八)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八、诗歌鉴赏(共1小题)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九、作文(共2小题)
要求:①横线处可以填写的词语有:欢乐、痛苦、懊悔、伤心、幸福、骄傲、自豪……,选择一个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出现真实姓名、校名、地名。
遇到困难时,你会向谁求助? |
求助 求助 求助 求助 自己 不知道 其他 家长 老师 好友 网络 解决 怎么办 |
(此调查数据分析图选自《00后画像报告》),中国青年报社与QQ于5月4日联合发布)
“遇到困难时,你会向谁求助?”作为00后的你,这张图表唤起了你的什么回忆?或者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请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出现真实姓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