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小题)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B . 新闻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并在文中穿插背景。 C . 新闻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剖面或细节,作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课文《“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 D .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孟浩然、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二、句子默写(共1小题)

1、古诗默写。
(1)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2)相顾无相识,      。(王绩《野望》)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4)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5)《钱塘湖春行》中颔联和颈联,用“                        ”的优美诗句写出早春季节西湖生机勃勃的景象。
(6)《使至塞上》中描写奇特壮美塞外风光的两句诗是:            

三、基础知识综合(共1小题)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2018年11月,“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在国家博物馆开幕。这一展览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甲)(A.天翻地覆  B.时过境迁)的变化。40年众志成chéng(①)(A.城  B.诚),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乙)(A.壮阔  B.壮丽)史诗。展览共安排了6个展区,(②)(A.zháo  B.zhuó)力强化前后对比、突出横向对照,突出展示了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发生的伟大变迁,集中展现了中华民族从      的伟大成就。

(1)请为文中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②处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2)请为文中甲处、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只填序号。
(3)填入文中横线处的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A . 富起来、强起来到站起来 B . 强起来、站起来到富起来 C . 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四、诗歌鉴赏(共1小题)

1、诗歌阅读。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1)
A . 全诗由写远游点题开始,既而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B . 诗人这次出游,由水路乘船远行,游览了楚国故地之后,将要前往荆门之外的蜀地。 C . 第二联,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一个“入”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用语贴切。 D . 第三联,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以水中月明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
(2)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五、对比阅读(共1小题)

1、文言文阅读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 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 , 夹岸崇深 , 倾崖返捍 , 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 . 其水尚奔浪万寻 , 悬流千丈,浑洪赑怒 , 鼓若山腾 , 浚波颓垒 , 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选自郦道元《河水龙门》)

(注释)①经始:开始。禹:治水的大禹。②广:开阔。③崇深:高深。④捍:捍卫。⑤深:深处。 悸:惊动。魄:心魂。⑥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⑦浑洪:水势浩大。籲(bi):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⑧鼓:鼓荡。山腾:像山腾起。⑨浚(jCin)波:大的波浪。⑩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河下龙 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之不及。”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沿阻绝      

哀转久      

河中广      

深悸魄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水流交冲,素气云浮。

(3)侧面描写是两文共有的写作手法,请从两文中各找一句,并说说其作用。
(4)甲乙两文都写了水,试比较两文中水的特点的异同。

六、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沉浸在殖民幻象,信口雌黄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侯晓晨)外交部发言人耿爽3日批驳英国外交大臣亨特涉港言论时说,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希望英方不要再自不量力,粗暴干涉香港事务。

当日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2日,英国外交大臣亨特接受采访时称,《中英联合声明》仍旧有法律约束力,如果得不到履行将会有严重后果。亨特还表示,英国支持香港居民捍卫英方为其争取来的自由,希望所有国家履行国际义务。香港特区政府不得将抗议中的破坏行为作为镇压的借口。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我已经连续两天就亨特先生的涉港言论作出回应,表达了中方的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但是他似乎还沉浸在昔日英国殖民者的幻象当中,还执迷于居高临下对他国事务指手画脚的恶习当中,仍然不知悔改,继续信口雌黄,我今天索性再多说几句。”耿爽说。

他说,第一,关于《中英联合声明》,我要再次强调,随着香港回归祖国,《声明》中所规定的与英方有关的权利和义务都已全部履行完毕。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中国政府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香港实行管治。英方对回归后的香港一无主权,二无治权,三无监督权,根本不存在任何所谓“责任”。英方动不动就以“守护者”自居,这纯粹、完全是自作多情、痴心妄想。

第二,所谓香港居民的自由是英方争取来的,简直是厚颜无耻!我提醒亨特先生,在英国对香港进行殖民统治期间,香港毫无民主可言,港人就连上街游行的权利都没有。恰恰是香港回归后,中国政府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切实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保障香港居民依法享有前所未有的民主权利和自由。

第三,7月1日在香港特区发生的暴力冲击立法会事件,是践踏法治、危害社会秩序的严重违法行为。亨特先生罔顾事实,居然称特区政府是在“镇压”,这完全是颠倒黑白。我要问问亨特先生,如果英国议会被围攻、被闯入、被破坏,英政府会听之任之、坐视不管吗?如像亨特先生说的这就是民主,他是否认为严密把守英国议会的警察应该撤走,让那些常年站在议会对面的示威者进入议会?他是否也认为英国警方处理2011年8月发生在伦敦的骚乱事件是镇压呢?

“最后,我要强调,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决不允许任何外国政府、组织或个人粗暴干预。我们希望英方,特别是亨特先生不要再自不量力,粗暴干涉香港事务,这注定是徒劳的。”耿爽说。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侯晓晨)外交部发言人耿爽3日批驳英国外交大臣亨特涉港言论时说,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希望英方不要再自不量力,粗暴干涉香港事务。

当日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2日,英国外交大臣亨特接受采访时称,《中英联合声明》仍旧有法律约束力,如果得不到履行将会有严重后果。亨特还表示,英国支持香港居民捍卫英方为其争取来的自由,希望所有国家履行国际义务。香港特区政府不得将抗议中的破坏行为作为镇压的借口。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我已经连续两天就亨特先生的涉港言论作出回应,表达了中方的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但是他似乎还沉浸在昔日英国殖民者的幻象当中,还执迷于居高临下对他国事务指手画脚的恶习当中,仍然不知悔改,继续信口雌黄,我今天索性再多说几句。”耿爽说。

他说,第一,关于《中英联合声明》,我要再次强调,随着香港回归祖国,《声明》中所规定的与英方有关的权利和义务都已全部履行完毕。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中国政府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香港实行管治。英方对回归后的香港一无主权,二无治权,三无监督权,根本不存在任何所谓“责任”。英方动不动就以“守护者”自居,这纯粹、完全是自作多情、痴心妄想。

第二,所谓香港居民的自由是英方争取来的,简直是厚颜无耻!我提醒亨特先生,在英国对香港进行殖民统治期间,香港毫无民主可言,港人就连上街游行的权利都没有。恰恰是香港回归后,中国政府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切实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保障香港居民依法享有前所未有的民主权利和自由。

第三,7月1日在香港特区发生的暴力冲击立法会事件,是践踏法治、危害社会秩序的严重违法行为。亨特先生罔顾事实,居然称特区政府是在“镇压”,这完全是颠倒黑白。我要问问亨特先生,如果英国议会被围攻、被闯入、被破坏,英政府会听之任之、坐视不管吗?如像亨特先生说的这就是民主,他是否认为严密把守英国议会的警察应该撤走,让那些常年站在议会对面的示威者进入议会?他是否也认为英国警方处理2011年8月发生在伦敦的骚乱事件是镇压呢?

“最后,我要强调,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决不允许任何外国政府、组织或个人粗暴干预。我们希望英方,特别是亨特先生不要再自不量力,粗暴干涉香港事务,这注定是徒劳的。”耿爽说。

(1)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1)
A . “外交部批英外交大臣涉港言论”是新闻的引标题,是用来介绍背景,引出主题。 B . 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回应亨特先生的涉港言论,表达了中方的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C . 英方常常就以“守护者”自居,这纯粹、完全是自作多情、痴心妄想。 D . 亨特认为英国警方处理2011年8月发生在伦敦的骚乱事件是镇压。
(2)请用一句话概括导语的主要内容。
(3)电头部分都交代了什么?
(4)分析文中画横线内容的表达作用。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孤灯小卷

包利民

①我记得小时候,总停电,那时就喜欢看书。常常在晚上,在自己住的小屋里点一根蜡烛,然后捧一本薄薄的书,倚在枕上看。或者是课外的作文书,或者是借来的小人书,虽然没有什么厚重的名著,可是在摇曳着微黄的烛光里,每一个字都生动得像要开出花来。

②仿佛在那样的夜里,只剩下一盏灯,一本书,还有我明亮的眼睛。不同于普通夜读的意味,这里夜只是一个背景,读也只是一种状态,多年回望而落于心底柔软处的,却是那盏灯,那本已不记得内容的薄册。

③大学时读的书就多起来,中外名著开始大量阅读。可是在夜里,我依然喜欢拿一本薄薄的书,并不一定是名著,总之是在夜色里能入我心的。宿舍里到时间就停电,起初我们都是拿个小手电,用被子蒙头盖脸,在被窝里看书。后来我就觉得没有感觉,而且很难受,再好的书也读不进去。于是在一个夏夜里,熄灯很久之后,我偷偷溜出宿舍楼,拿着一本书。最后看到宿舍后面的路边有一盏路灯,对面是女生宿舍,灯下是一个台阶,我就坐在那里。

④已记不清有多少个那样的夜晚了,头顶孤灯相伴,洒下一片柔和的光。长长的风偶尔飘来一丝,吹得身旁的草叶细细地响。星光月色都被身后的楼房阻挡了,只有这一盏灯还亮着,只有这本书还翻开着,只有我还醒着。

⑤后来毕业,然后就是辗辗转转,在世事的风尘劳碌中,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仿佛心境全然改变。可是每到睡前,还是习惯性地拿本书,心思却不知飘忽到何处。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住在工厂的宿舍里,很大的一个屋子,三个人。我的床在一个角落,每到夜深,当室友的鼾声响起,我便拧亮床头那盏小小的台灯,让它只照着我的那一角黑暗。那时看的多是薄薄的杂志,看那些小小的文章。在文中那些寻常的烟火人生里,努力去找寻能贴进我心灵的东西。

⑥有时候会遥思古人灯下读书,月影小窗,一灯如豆,那一幅读书的剪影该会有直入人心的魅力。虽然已无复古人之风,可在属于我属于书的那些夜里,总会有一些心绪是与古人相通的吧。就像一个朋友曾给我讲,他在工地上当力工的时候,每天都干活到很晚,匆匆吃过饭,别的工友或鼾声如雷或出去游荡,他就躺在大通铺上,借着一点灯光看一本从家里带的书。他说多年以后,那些苦那些累都已淡忘,只有那看书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柔柔在心。我想,那样时刻那样的一个身影,也应是有着一种魅力吧。

⑦在一人一灯一书的夜里,别的都会悄然隐退,世界上只有那一点光、一卷丰盈和一缕思绪。那样的晚上,放下书,熄了灯,便会有一枕恬然而带着书香和希望的梦在等候。

⑧在学校的网站论坛上,有个男生发贴说:我记得那时,在深夜里,总有个人在楼后的路灯下看书,我每次站在窗前就能看见。也不知是哪个年级的同学,也不知看的是什么,总之很专注的样子。那个身影,曾给了我许多感动和力量。

⑨下面不少人跟贴,也有人说一样注意过那个身影。一个女生说:是啊是啊,我也看到过,一盏路灯,一个坐在台阶上的读书人,像一幅剪影,真是美极了!

选自2016年6月7日《教育导报》

(1)根据文章内容,将文中其他不同场合的“孤灯小卷”的夜读概括出来。

夜读一:小时候点蜡烛倚枕夜读

夜读二:      

夜读三:      

夜读四:朋友在工友熟睡后大通铺上就灯夜读

(2)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完成下面两题。

①可是在摇曳着微黄的烛光里,每一个字都生动得像要开出花来。(请品析该句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②多年回望而落于心底柔软处的,却是那盏灯,那本已不记得内容的薄册。(结合语境分析加点词的含义)

(3)结合语境,谈谈文章第四段划线句子在描写景物上有什么独特的表达效果。
(4)有人觉得文章到第七段就可以结束了,文末两段纯属画蛇添足,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5)根据文意,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5)
A . “我”之所以认为最初在熄灯后看书没有感觉是因为太过拘束难受,不如在路灯下悠闲自在。 B . 第二段说“读也只是一种状态”指作者小时候的夜读内容已经不记得了,但是那种夜读的美好感受还在。 C . “我”热爱在“一人一灯一书的夜里”读 书,是因为我醉心于古人的读书形式,想让读书更有有复古意味。 D . 作者以孤灯夜读为线索 ,追忆自己不同阶段的夜读经历,以表现自己对独自夜读,独自思考的生活方式的热爱。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电脑视疲劳”,不可小视

长时间使用电脑容易造成眼过度疲劳,90%以上的电脑用户有视疲劳综合症。从广义上讲,电脑视疲劳的引发并不局限于电脑,还包含其他电子屏幕,如手机、电视、广告屏幕等。持续的重度视疲劳对身心的伤害很大。

(病例回放)

青光眼曾是老年病,近年来也出现了年轻化趋势。网络工作人员小王今年35岁,最近眼睛干涩发胀,视物不清,经诊断已是青光眼晚期。医生分析这与他的工作和生活习惯有关,他每天面对电脑十几个小时,夜间还经常躺着看手机。

另有一名患者,关着灯上网,突然什么都看不到了。医生告诉这名患者,她的视力已严重受损。长期关着灯上网,电脑屏幕的辐射会毫不费力地穿透眼表组织,损伤眼的成像功能,导致视网膜收缩、视神经紊乱、血液供应循环障碍等,严重时还会失明。

(调查统计)

(专家观点)

胡向明(视疲劳缓解研究专家):中国一年有60万人“过劳死”。这群体的共同点是年龄多在20岁到40岁之间,主要从事脑力劳动,长期面对电脑。过度的视疲劳会直接导致心、脑受损,这是“过劳死”的诱因之一。

袁俊彦(太原爱尔眼科医院):一个人如果每天面对电脑和网络的时间过长,就很容易引发过度视疲劳,患上青光眼。应保持电脑屏幕干净,屏幕亮度和颜色对比度应调至最舒适的状态,使眼睛不易疲劳。

彭晓燕(北京同仁医院):玩电脑一小时后要远眺一会儿,有高度近视的最好查一下眼底,及时发现问题。因为环境对高度近视有一定影响,长期疲劳用眼会使近视加重,而高度近视是视网膜出现裂孔的病理基础之一。

(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
A . 电脑用户和痴迷电视、手机的人容易得视疲劳综合症。 B . 持续的重度视疲劳对身心的伤害非常大,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 C . 导致中国一年60万人“过劳死”的原因就是过度的视觉疲劳。 D . 长期疲劳用眼会使近视加重,高度近视者更容易出现视网膜裂孔。
(2)请你根据(调查统计)及上述其他材料,写出“青光眼出现年轻化趋势”的两个原因。
(3)暑假里,一些同学可能会迷上电脑、手机,应当如何预防电脑视疲劳呢?请根据上述材料,提出四点建议。

七、名著阅读(共1小题)

1、名著阅读。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      》,作者是      ,题目中“红星”象征着      
(2)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称誉的“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指的是(____) (2)
A . 秋收起义 B . 红军长征 C . 挺进大别山 D . 渡江战役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福建省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